【山水印象系列】——印象家乡四座山

              人文厚重的蔡山

在黄梅下乡广袤的平原上,有一座在唐朝时还屹立于长江之中的蔡山。蔡山不高,但历史悠久,传说不少,古迹也多,人文厚重。

山上曾有唐初贞观年间尉迟恭督修的古江心寺,有诗仙李白曾登临并写诗的摘星楼以及写完诗之后被泼上多余墨汁的泼墨石,有踞立山头的望江石狮和齐国夫人墓等文物古迹。可是今天,除齐国夫人墓之外,这些古迹皆已难觅踪迹,有的只是近些来所修建的庙宇、楼阁,应和着佛教旅游开发,大有重辉之意。

山上还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好友、参加过当年兰亭雅集的支遁大和尚亲手种植的古梅花树——晋梅,梅龄有一千六百余年。因其于每年冬春二季各开花一次,又称为二度梅。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只发现这一棵二度梅,真可谓硕果仅存。

蔡山又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的第二道场。每年农历的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菩萨由九华山来蔡山修行,其余时间都在九华山。每年的这一天,总有无数各地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朝拜,一时间,蔡山香火尤其旺盛。

蔡山,还多次见证过黄梅下乡一带的长江水患。下乡地处平原,地势较低,而长江每年有汛期,以前经常发大水,曾经决过堤,破过坝。汛期水患严重之时,附近往往有不少村民跑到山上搭木棚,以防万一,蔡山又成了老百姓的临时避难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长江水患严重,我曾在姑奶的提议下,一个人跑到山顶,向南瞭望长江水势,只见大水漫漫,白茫茫一片,横无际涯,令人担忧。

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沿南坡爬蔡山。山势较陡,坡面较滑,比较危险,幸好坡上树木较多,是可助之物。上初中时,学校组织过到蔡山春游爬山比赛。同学们爬上山顶,围在一起,席地而坐,饶有兴趣地听王金榜老师生动讲述关于蔡山的传奇故事和文物古迹等,增长了不少见识。记得当时泼墨石还在,卧于山上路边。

其实,蔡山并非当地唯一的一座山,在其东面数百米处,依次还有宝山、郑家山、仙姑山等几座山,海拔高度依次递减,除宝山相对低矮一些,其余两处山明显低矮。这几处山皆由黄土组成,迥异于周围田地里的粘土和沙土。

                业已消逝的宝山

处于蔡山和郑家山之间的宝山,整体呈现出圆形,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封土堆,也像一个巨大的金元宝,几乎全由优质黄土组成。四周的山坡上,种上了一块块的庄稼,印象最深的是,夏秋之际红薯藤蔓布满山坡的情形。

宝山后来的改变乃至彻底消失,大约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乡政府于山北建造了一座砖瓦厂,厂名就叫宝山窑厂。竖起高高的烟囱,整天冒着浓烟,十里八村,一望便见。

政府选择于宝山建窑厂,就是看中了宝山的黄土资源,不但土方量巨大,而且土质好,再就是便于就地取土。宝山窑厂专门烧制村民建房用的红砖,产品畅销于周边村庄。

还记得当时宝山窑厂火热的生产和销售的场面。搞生产的工人们个个忙碌,拖砖坯的车辆来往穿梭不停,前来运载红砖的车辆排起长队等候,有时还一砖难求。还记得当时打出的横幅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率先打出的著名标语和口号,一时风靡全国。

在此期间,常常有村民在山上捡到陶碗和陶碟等陶器,一般用来喂鸡。这些陶器,外观上还比较圆润,不算粗糙,也不知是哪个朝代的。后来,常有外地人来村里收购这些陶器,挨家挨户地问是否有宝山上的陶器,年幼的我好生奇怪。还记得陶碗的收购价是五毛钱一个,村民们都不懂这是历史文物,一般都卖给了外地贩子,还觉得很划算。

曾听本村的一位在宝山窑厂工作多年的村民讲到,他们在挖土时,经常挖出人的骨头,数量庞大,其中的胫骨很长,他曾比试过,发现有他的胯部这么高,可以想见,古人的身材一定很高大。

此外,他还讲到,挖出了很多锈迹斑驳的像刀剑一样的东西,应该都是古代的兵器,多数是铁质的,也有铜质的,都当做废铜烂铁卖给了废品收购站。我据此猜测,当年很可能曾在此地发生过激烈的战争,死了不少的人,战后被人胡乱地就地埋葬。

有一次到山上玩,发现宝山的东面那一半快要挖完,山顶部往下一二米横切面处,露出一棺材的头部,远看黑色油漆完好,绘画清晰而完整,颜色鲜艳,福字也十分清晰,毫无腐烂的痕迹,就像刚埋入不久。感觉应当不是附近村民家的坟墓,而是古墓,同时对其充满好奇之心。

过了一段时间,再问窑厂的工人,说棺才被撬开了,里面躺着一位看上去五十多岁的女尸,不知道哪个朝代,穿戴整齐,就像活的一样。但开棺不久,值钱的东西被拿走,尸体迅速腐化,最后变成一滩水。

现在想来,无论是陶碗、陶碟等古代陶器,还是刀、剑等古代兵器,都是珍贵的文物。可惜的是,当时的人们因为不懂文物,没有文物意识,随便贱卖文物,又不懂考古,以致糟蹋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和考古材料。

宝山窑厂很是红火了一些年头,直至挖平了整座宝山,接着又挖出了几囗又大又深的塘凼,再也无土可取,方才停产。

几年前,废弃的窑厂被彻底拆除,土地被平整为农田,同时,留下了几囗深塘。

              文化遗址郑家山

位于村西的郑家山,是属于村里的山地,因为不够肥沃,主要用来种红薯等杂粮和油菜等油料作物,也是村里几乎全部陈姓人家的祖坟山。八十年代,山上面种有成片的橘树和桃树,现在则很少见。据说,郑家山上还有不少砖砌的古墓,可见其历史十分悠久。

依稀记得,小时候,在翻看县志中,偶然得知,村边的郑家山,竟然是全县仅有的二十几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不禁甚为惊奇。个人推测,这可能与郑家山一带曾是古浔阳县的县治和晋武时所设南新蔡郡的郡治有关。

后来,听家里的长辈和村里的老人说起,在以前的大集体时代,经常有村民在郑家山上劳作之时,或锄出玉器,或挖出砖瓦,其式样都未曾见过,应当是古代的,足见遗址之说确有根据,县志所言应该不虚。

              崇文重教仙姑山

在毗邻蔡山的几座山之中,仙姑山的海拔是最低的,类似丘陵,加上多年的人为平整和取土,以至于现在看上去似乎不怎么像一座山。多年之前,仙姑山上建有一所学校,现为蔡山二中所在地。后来,因建京九铁路,需要大量土方填作路基,仙姑山靠近北边公路的地方被成片挖成农田,仅留一条进出的道路连接孔武公路,取土面积几乎占了整片山的一半。

家乡的四座山,既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又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有如沧海变桑田一般,令人唏嘘,令人感叹,令人回味,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链接:【山水印象系列】——记游五祖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6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6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4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43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9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8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