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月桃花雪
我们在城市里待的太久,已然失去了拥抱自然的能力了。
清明的节气,万物疏朗。
坐巴士车,去一个叫客店的深山小镇。
客店,这名字取的真好,有客远来,居住客店,主人迎客,炊烟升起。虽然原意可能并不如此,但我愿意这样解读。
山中的许多花草树木,多数不认识。
有些看着眼熟的,只在以前曾见过一两次,听别人提及过名称,但再见时,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名字了。
多半也是因为没有机会去多见几次,这实在是一种遗憾。
在我居住的小城里,曾经也是树木成林,花草成片的,只是生活的现代化,许多工业化的建筑覆盖了土地,绿色越来越少了。
我近乎沉醉而痴迷的一路望着窗外,那些浓的绿。挺拔、笔直的杉树林里,仿佛藏着一些关于森林的秘密。
过了那道路口的牌坊,就进入了客店小镇,也进入了山林。
空气陡然的清新了起来,没有了灰尘和雾霾。
只是轻轻的呼吸,也可以闻到空气中,是树木、花草、流水、阳光带来的一种混合的清香,所有的杂念也跟着消散了。
大自然的色调是最多的,它拥有天地间最和谐的颜色,而我们所有的对颜色的认知,其实都是来自于大自然。
一路苍翠。
时不时的,在低矮的灌木丛中,会夹杂着一些野花,菊黄色,橙白色,或是五颜六色的混杂在一起,小心的,妥帖的开着。
这样的野花,一捧捧的挨在一起时,就有了油画的质感。
这些生在山野中的花,就像长在山林中的少女,她们健康、朴实、动人。
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明亮的花,有紫色的藤萝,半深半浅的倚在树上,或是突然冒出一丛映山红,红艳艳的耀眼。
映山红,这名字我也是喜欢的,当它在四月间大片大片的开在山中,把山体整个覆盖住时,那种张扬的要流泻出去的美,使人呼吸都要停止了。
巴士车一路前行,忽而闪过一片玫瑰树林,忽而闪过一片晚樱的影子。
这里的山里人家的居处,皆是白墙黛瓦。
低矮的房屋,颇有些徽派建筑的韵味,不显山不露水的,隐在高低起伏的山脉中。
而远处山脉的山顶,是雾气在缓慢移动。
巴士车停在一个小村庄旁。到小镇的大巴车并不多,到这些更远的小村庄的汽车就更少。
但我私心里希望着,就这样吧,不要被过多的打扰,让它一直保有这份灵气吧。
旁边是农人的水田。水田的沟渠旁,有一座大的水车,那是农人在干旱时用来车水用的。
当然,现在已是用的极少,多半也是为了怀旧,还留在那里。南方的小镇,向来是不缺雨水的,河水、溪水,也是处处可见的。
水田的这边,隔着水泥路,有一个深潭,水是深色的碧绿,走近了看,清亮及底。造型古老的榕树立在水边,张开巨大的树冠。
树冠的碎的影子下,一个农人坐在那里。他就只是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
他与那一波潭水,一棵古树,才是一幅完整的画面。
在山间,不论是潭里的水,瀑布的水,或是山泉、河沟里的水,都是可以清晰的看见水底的鹅卵石的。
连那些在小溪水里游动的鱼儿,也是近乎透明的了。
四月里,早樱已谢去春红,晚樱又续上了芳华。
山里的人家,住的并不紧密。有的几户挨在一起,有的一家自成一户。都自成风景。
有的人家,屋前屋后都被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包围着,像是屋子是从那花中生长出来的一样。
旁边是一个鱼塘,鱼塘旁边,还生着几棵桃树。
有的人家,屋子建在稍高一些的山坡上,门前便用石头砌了台阶,一直蔓延到马路上来。或是用山间的各色的小石子儿,铺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自有拙朴的意味。
也有将自家的屋子改建成民宿客栈的,屋子都保留着山野民居原生态的样子。
屋檐下垂挂着一些玉米,或是一串干辣椒。这明的黄,和这绛的红搭配在一起,也是分外的鲜活。
门前靠着马路的地方,有穿堂而过的溪水,是清亮的颜色,连溪水自在流过的声音都可以听得到。
恍惚间,竟有了江南水乡的穿越感。
再往下一个村庄行去。
经过一棵稻田边的树时,同行的人指着那棵树说,看,那棵银杏,有一千六百年了。
我停下来,与它对视着。
它丝毫没有沧桑的意思,静立,不动,不悲也不喜。一千多年,它就这样站在那里。
它静默的眼,看过世间多少的变迁与幻化?流云快速的飞过,飞鸟迅疾的掠过,而它,还在那里。
我想,它还会在那里站立一千年。
与那棵古老的银杏离的不远的这个小村庄,村子的入口,有一棵独木成林的栎树。
巨大的树根已虬结在一起,仰头望去,树冠繁密,叶片茂盛。它也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
村子里还有七棵千年的对节白蜡树,这是属于这个小镇,这个地方独有的树种。
它所有的枝干,叶子都是对生,是最忠贞不渝的关于爱情的树木。
这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村庄。
越往村庄深处行,越觉醉人,只想停留此处,做一个山野闲人。
村子为山所围,依山而建。后山里,青翠的楠竹片片成林,竹篾条编织成的鸡笼里,有几只母鸡,卧在里面。
偶尔,碰见农人赶着一头牛,向远处去了。
我们穿行在农舍间,遇见的农人并不以此而感到稀奇,只是抬头看一眼,又低下头去,做自己的事去了。
石磨、石碾子,随意的堆置在农户的门前。
竹篱笆隔开房屋与菜园,瓦片堆成低矮的围墙,野花顺着竹篱笆生长,青蛙在河沟里叫着,一缕炊烟正轻渺的升起。
陶渊明的诗有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无需多言,身处其中,已然领悟。
在山中,我已浑然忘了人世间的轮廓。
巴士车一路回城,离深山愈远,我的心却离它愈近。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