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内心的女巫:自我的罪恶

童话故事里总是会出现一个重要角色——女巫。不论是黑心皇后、邪恶魔法师,还是心怀恨意的继母,凡是对主角造成致命威胁的就是女巫。

童话故事里为什么总是会出现女巫?

这是因为童话故事不仅是奇异的冒险,它也同时处理亘古不变的一个主题——自我正邪之间的挣扎。

女巫,从何而来?

答案是,来自年幼时孩童对母亲的早期分裂幻想。母亲是凡人,无法永远满足幼童所有需求,幼童为处理这种令人沮丧的状况,于是将母亲分裂为两个精神实体:好的母亲和坏的母亲。后来随着自我意识发展,内化的好妈妈成为自我正面的一部分(“好的我”),内化的坏妈妈成为自我负面的部分(“坏的我”)。童话故事中的女巫正是象征自我负面的部分。

那为什么女巫一定得死?

这是因为童话故事中的女巫,她代表的是自我罪恶部分。所以,童话故事的最终,女巫是一定要死的,而且死得很残酷很彻底的。只有女巫被除掉,她代表的邪恶部分随之消除,儿童才会不再受到自我谴责,自我怀疑的干扰。

一个童话故事就是一次探索自我的旅程。这是一次怎样的旅程呢?

它的典型情节包括四部分:跨越→遭遇→征服→欢庆。

第一阶段:跨越。诱发这一步的通常是某个困境。跨入的世界通常是一口井、一道神秘阶梯或一座黑暗森林等等。这都表示走向未知世界(也可说是潜意识)。

第二阶段:遭遇。在未知的世界里,怪异的幻想开始具体出现:神秘的动物、神奇的物品、善意的帮助者,以及到最后出现的女巫。与女巫的遭遇,通常会包括试炼或“不可能”的任务。女巫是儿童自己内心不好的倾向的投射,儿童在与女巫的对抗中必须直接面对这些特质。所以,遭遇女巫,就是儿童自我认识的行动。

第三阶段:征服。童话故事的意图是洗清读者内心的罪恶与可耻欲望,那么唯有通过极端的净化仪式才能达成。如果故事的心理作用是彻底清除自我中所有坏的部分,就必须让读者确知女巫死亡是彻底完全的。

第四阶段:欢庆。童话故事总是有个快乐结局。这个快乐结局象征的是自我正面力量的获胜。如果经由女巫死亡而消灭的感觉与欲望再度出现,这些童话故事便会再度被重温。

这趟旅途可能令人畏怯,但我们决不放弃,因为我们知道,在旅途的终点,将会遇到我们自己。

            ——《巫婆一定得死》读书笔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著:H.P.洛夫克拉夫特 一、引言 I. Introduction 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便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
    杨破之阅读 10,723评论 0 18
  • 《白雪公主》、《睡美人》、《驴皮公主》《韩塞尔和葛雷特》……这些童话故事小时候听过,长大后看过,当老师后又多次拜读...
    mxn马娜阅读 2,695评论 0 0
  • 镇江实习到一半就去厦门了,这次夏令营的机会算是个意外,也非常难得。还是感谢梁老师的推荐,真的是一位超级关心超级好的...
    漫步星空的幽灵阅读 3,130评论 0 0
  • 人,为什么会心寒? 因为: 真心被人无视, 诚恳遇见欺骗, 善良遭到利用。 人,为什么会心寒? 人,为什么会心寒?...
    fee3af68f2a3阅读 3,068评论 0 1
  •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能否被人爱,而不能是自己有没有爱的能力的问题。” 不要总是想别人是否爱你,有多大程度的爱你...
    杨正欢阅读 2,20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