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那疙疙瘩瘩的粉刺疤痕


“让我来问你:假设有人给你写信,说‘鲍勃,我今天没时间给你写封短信,所以我还是给你写封长信算了。’ 你知道他们这是什么意思吗?”

别担心,这个晚上我发挥得好极了。我可不想不做努力就让这二十五美元从我手中溜走;无论我的答案是多么严肃的胡说八道,毫无疑问在他脑海里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这位来应聘的写手知道浓缩文章的困难与价值。不管怎样,他看上去很满意。

—— 理查德·耶茨 《十一种孤独》

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把他的书买回去珍藏的作家。他是“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批评家将其与契科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相提并论;他还拥有一大批作家拥趸,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库尔特·冯吉内特、安德烈·杜波依斯,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理查德·耶茨借着他笔下的人物展示了这十一篇短篇小说的价值。没有洋洋洒洒地建构大框架,试图容纳“孤独”这个大主题,而是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简短浓缩却深刻地描述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


一  孤独的定义

书的封面是以黑白的人形构图,或驻足,或赶路。白色的人儿都没有画出头颅、显露脸部。黑色的影子深深浅浅,重重叠叠。封面的设计像是告诉阅读它的每一位读者,孤独不属于某一个具体的人,不存在于某一种具体的行为模式,它是生活,是人生,或深刻或浅淡地绑架着所有人。你也许能在这十一个故事的十一种孤独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孤独是被班上的孩子孤立鄙夷,起带有嘲谑侮辱性的“南瓜灯博士”绰号的孤儿文森特·萨贝拉;

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万事如意的境况,对未来迷茫,只能见步行步,疲惫得不愿意做出改变的格蕾丝;平庸拮据,几乎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投入到男人间的友谊,甚至连追求恋爱结婚都是因为能跟朋友添油加醋、离开朋友就百无聊赖的拉尔夫;

是尽其本分,严厉苛刻,热爱自己工作却因为太过优秀被调离岗位的瑞斯军士,一群混沌模糊的,十八岁年纪的城里孩子;

是丈夫患结核病,四年来每周日去做无话可说的探望,生活与寡妇无异的麦拉;

是被解雇,还要强作平静地点头、微笑、握手,与领导同事不停地说“谢谢”、“再见”、“我当然会的”,甚至不敢告诉妻子,独自在外面游荡假装仍在上班的沃尔特;

是热爱写作,自认怀才不遇,实则认不清当下,没读懂自己的索贝尔;

是被年轻漂亮、自然优雅的克莱丽夫人比下去,笨拙无力撇脚地与陌生人共乐的斯耐尔小姐;

是前勃朗宁自动步枪手,后在平凡的岗位平庸地活着,因被各种琐事和愤怒、郁闷的情绪刺激下,犯扰乱公共秩序罪、威胁他人人身安全而上了警察罪状登记簿的约翰·费隆;

是唯唯诺诺,为了得到星探的认可做着各种自己原本并不喜欢的事情以献殷勤的黑人爵士钢琴手席德;

是一群被隔离的七号楼肺结核病人,吵吵闹闹,也生死无常;

是为贫穷、失落,做着黄粱美梦的出租车司机捉刀,拿着可怜的吸血鬼般的五美元一篇的稿费的鲍勃。

理查德·耶茨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你的眼泪并不孤单,所有人都曾在悲剧里成为主角,孤独是每个人的名字。


二  孤独的画像

“酒吧招待正剥着一只柠檬,他巧妙地捏着,拇指和刀刃把一条明亮的果肉给扯出来。好闻的柠檬酸味,与杜松子酒味混在一起,在碎冰的薄雾下,给他们的放松复原别添了一番风味。”

可惜生活没有那么多清新别样的味道。不管是表面看着光鲜骄傲的卡森,还是被人叫喊着是猪油佬普拉特的肯,都会有那么一刻脸上的神色饱受内心折磨,“向别人展示着他的一生:困惑、脆弱,极度依赖,尽力微笑,那表情仿佛在说请别抛下我。”

人生是一个人的独木桥,每个人都战战兢兢地恐惧离群。有意思的却是,很难有人能具体形象地描摹出孤独的画像,即使我们都曾深刻地感受孤独。 理查德·耶茨聪明地只讲故事,不做刻画,我们理所当然地不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可越品越觉得读出了自画像,进度每前进一章,便越显清孤独的自己是什么模样和打扮。

(一)

孤独穿着暗淡粗笨的黑色大衣,融化在柔和而颤抖的笑容里。

斯耐尔小姐的教育模式、行为方式与克莱丽夫人几乎完全相反,她是严厉的、严格的。克莱丽夫人是站在学生前面微笑的人,而斯耐尔小姐憔悴、阴郁,是背对着风缩起肩,眯缝着眼四处扫视,提防着有人掉队的站在背后的人。

克莱丽夫人大张旗鼓,她会在圣诞节前夕为孩子们开整个下午的派对,缀满蓝灯的小树,堆满一碟亮闪闪的糖果和蛋糕。而斯耐尔小姐大概贫穷拮据,在放假的前一天下午她还是照常听写,上交通课,只在最后的几分钟里给学生们分发了礼物——一块可怜的橡皮,全班都一样。

不能说克莱丽夫人就比斯耐尔小姐要好。但后者的不讨喜却是显而易见。孤独是生活的缘由,我们有时只是因为无力无助而被迫选择了格格不入的孤独。但这种孤独并不需要羞愧,你自以为的糟糕其实也能让懂你的人忠诚地保持沉默。

(二)

孤独坐在前台阶上,游手好闲地抽着香烟,驼背耷肩。

一群十八岁不怎么可爱,身穿迷彩服的城里孩子。他们本来拥有营地里最好的排长,在魔鬼训练下开始激起竞争本性,团队精神,开始渐渐地像个军人模样,开始想要成为一个军人,一个像瑞斯军士一样优秀的军人。后来瑞斯军士被调走,来了一个对他们要求并不严格,训练松散,贪生怕死、阿谀奉承的鲁比。这是那群年轻孩子原本想要的,当一切撞大运似的如愿以偿,我们又重新看到了十八岁的他们吊儿郎当、刻意藐视军人的姿态。

可他们大概不喜欢那么舒服的自己,他们在最不被人所探知的深处大概也想要做出改变,却无奈地被生活推着只能呈现出平庸恶劣的姿态才合群。他们以为孤独是不够优秀,更是不得不 不优秀。

“这意味着,到我们的训练期结束后,营地将把一群无耻之徒,一群自以为是的家伙分派到各地去,被极度紊乱的军队所同化。可是,至少瑞斯永远不会看到这一幕,对此也只有他才会在意。” 但我们每个人摆脱平庸的孤独都不该是为了别人。生活会在意我们严厉苛刻的信念,命运会在意我们在身上留下的道道白色汗渍,谁都没有理由若无其事地过一生。

(三)

孤独成日皱眉,气冲冲地瞪着眼挑衅,绷得紧紧的脸上放着光。

孤独桎梏着持续的不得志,却未被生活磨平锋利,清醒得知道自己日复一日无休无止沉沦的人。一阵铙钹声结束,又换成铜管乐队粗糙的声音,无论如何变化,生活都似鼓点砸出无情、粗暴的节奏,让人无法忍受。

成了疯人院似的舞厅只是一个助燃物,“姑娘们尖声叫,小伙子们站在椅子上放声吼,胳膊乱舞:玻璃杯砸碎了,椅子在旋转,四名警察警惕地靠墙站着”,混乱一下子点燃了费隆深藏于底的孤独。

你有时候让人不解的冷漠、刻薄、尖酸、暴怒、堕落,不过是生活中那一点再一点又一点的事与愿违、灰心丧气累积而来,让你突然意识到自己也是个可怜之人的情绪。但事实上,你偶尔或时常里的失落、郁闷、难受、憋屈、羞愧、无助、无力、悲伤、绝望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在经受,所有人都曾默默地独自舔舐伤口至天明。我们不必如费隆推推搡搡、慌慌张张地穿过喧嚣的人群,我们本都是孤独的人群中的个体。接受自己的孤独,比放纵自己,更接近绝对的满足与彻底的解脱。


三  孤独的突破口

(一)

在内容质量低劣的《劳工领袖》当记者,当专栏作家,谈写作情怀,为此甚至放弃了一份几乎是这里两倍薪水的工作,索贝尔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洞察了人性的本质之谜,讲了实话,所以作品不被欣赏,所以郁郁不得志。他的孤独在于站在了一个自己垒起来的高度,偏执地认不清自己的现况,自认成熟地歪曲理解别人的话语。

索贝尔对麦凯布说,“人们觉得你只能在以下二者中居其一:要么你是条鲨鱼,要么你只得躺在那里,任鲨鱼把你活生生吃掉——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而我,我是那种会走出去,与鲨鱼搏斗的人。”

麦凯布给出自己的建议,“‘等等,’我说。我试着解释,我压根不反对他为社会正义斗争,如果他脑子里有这种想法的话,我只是觉得<劳工领袖>可能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他的事业之处。”

与“鲨鱼搏斗”这一篇拷问着它的读者:你的孤独是不是只因你站错了地方,努力错了方向?你不该孤独的,你的离群不是你自以为的独一无二,你只是走错路了,你落后了,掉队了。你本该有一个容纳你,让你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去与鲨鱼搏斗的地方。

(二)

麦金太尔始终写不完整给未婚先孕、还不知道孩子爸是谁的十八岁女儿珍的信,因为想不出有什么可写的,所以“终于写完信了”。我想,对抗孤独大抵如是,尝试不去续写孤独,任它戛然而止,生活或许能意犹未尽。不是什么事情都得有一个解释,都要有一个结果。或许孤独本没有源头,也没有终点,它就是这样散漫在路上,贯穿我们的一生。有时突遇转弯急刹车,有时塞车前进缓慢,有时红灯必须停下,这些都让我们对孤独有了注脚。但它总会过去,在喝彩声和嘘声中继续前进。

所有人的所有岁月正如小不点科瓦克斯和麦金太尔在新年除夕之夜戏剧般表演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举着掺水威士忌,慢慢随着音乐摇晃。孤独是孤独者的狂欢,我们何不互相取暖,相互祝福。

(三)

“自讨苦吃”大概是整本书里最温情的一篇。

沃尔特的孤独完全是自讨苦吃。他有一个浪漫温柔、顾家尽责,能干冷静的妻子,有那抱着泰迪熊,小脸亮光光的,洗完澡后一股香皂的清香味的可爱孩子们。偏要在被解雇后假装没有失败、一切如常,逃避已发生的事实。

明明生活里有甘之如饴为他操心的亲人,有值得让他微笑和觉得幸福的人儿。孤独是人的偏执,从来没有人会行单只影地走下台阶,最糟糕都仍有影子寸步不离。

这一篇里有一段话,“当他们一起转身,走下台阶时,他紧挽着她的胳膊,领着她,每走一步,他感觉到手指后她胸脯在轻轻起伏。夜晚来了,夜在他们脚下铺开,在等着他们,它长得不可思议,浓得不可思议,昭示着他们的美好前途。”

那么,那个五年前的春天并非回不去了,打起精神,勇敢地直面生活,我想沃尔特仍是能那个带走城堡里的公主的体面男人。夜不是绝望,破晓的曙光才是它的目的。美好一定会来,自以为孤独的你千万别放弃。


四  孤独的意义

伯尼问鲍勃,当房子建好后,“你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窗户在哪?就是这个问题。光线从哪儿照进来?你明白我说的光线从哪儿照进来是什么意思,对吗,鲍勃?我是说小说的观点;文中蕴含的真理;还有启示之类。”

作者理查德·耶茨在小说的终篇似乎借鲍勃之口叙说着自己的困惑。 “伯尼,老朋友,原谅我吧,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答案。我根本不敢肯定这间房子有没有窗户。也许光线打算尽可能从手艺马虎粗糙的建筑工人留下的那些罅隙、裂缝中钻进来,如果是这样,你们可以肯定没人会比我感觉更糟了。上帝知道,伯尼,上帝知道这里当然在哪儿会有窗户,一扇我们大家的窗户。”

但是,孤独或许本就没有确切具体的主题,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孤独都是不一样的样子,每一种孤独都是你抹不去的疙疙瘩瘩的粉刺疤痕。但命运知道,冥冥之中我们会因某一类相似的物是人非一而再地孤独着、奋斗着,追求着过一生。这本书想告诉读者的大抵是,无论我们处在书中所描述的十一种孤独中的哪一状态,都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全部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38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45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14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4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3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1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03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73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1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8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6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0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2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4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