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又过去了,一些毕业生们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首先恭喜准教师们,你们选择了这一份崇高而又“艰苦”的职业。我自己也是经历了毕业生到教师的转变过程。我想,分享一下成为中学教师的一些感想,供大家参考。
一、还没正式上课前的这段时间
1. 熟悉教材内容
当自己准备要成为教师的时候,其实心里是十分没底的,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怎么去教别人?那段时间内心的想法就是,不要误人子弟就好了(当然现在也是这么想的)。不知道现在的准教师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为了减轻自己的这种顾虑,在新学校的各项培训之余,我还是拿起了自己所任教学科的教科书来研究了一下。比如高中政治学科(全国卷地区),我看了一下四个必修的目录和大致的内容,大概总结了整个必修的框架和直观逻辑。
比如经济生活的三环节(消费生产分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生活的几大主体;文化生活的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的框架等
当时为了能记住这些大体内容还将四个必修的目录给抄了一遍,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 查找相关参考资料
一般学校都会发教材和教参,以及教案和课件。我所在的学校就发了个教材,教参是后面去问要的;而教案和课件却是正式上课后才给的(不同学校的情况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是上网查找资料,一般是在学科网、某度文库上面找的。有些要钱的资料我也并不是直接购买,而是通过预览来看看某个内容的重难点和流程设计,能看多少是多少,毕竟穷。
接下来就是尝试写一份教案、设计一份课件。我个人认为做一份上课用的ppt实在是太困难了,还是写教案轻松一点点(所以后续上课的课件我大部分都是直接用学校的或者网上下载来修改的)。写教案做ppt的过程中,脑海就会一直在模拟上课的情况;比如哪里需要着重突出,哪里是比较难的要多讲一点多找点辅助资料。尝试下来后自己对课本的内容就熟悉很多了,自然心里也有底气了。
不过课本内容也分难易的,建议挑简单的内容尝试一下。
3. 学校环境的熟悉
因为我是在外地教书的,所以食宿都是在学校。在安顿好宿舍和就餐之后,有时间就在学校熟悉一下、在学校周围的地方熟悉一下,毕竟是要边工作边生活的。
关于人际,刚来的时候我只跟本科组的老师有密切联系,因为我有很多教材准备上的问题需要请教他们,他们也比较积极热心的回答。再然后就是跟本办公室的慢慢联系,毕竟同在屋檐下。因为我是只身在这里,并没有熟悉的人,所以刚开始基本上跟他们只是有工作上的交流,很少有私底下的活动。
二、正式上课之后
在培训完之后,九月份就要正式上岗了。学校会视情况安排新教师到某个年级中去。当清楚自己到哪个年级之后,要赶紧准备好上课要用的课件和教案了。如果学校不统一发就自己准备前几节课的课件和教案,先应付将要到来的挑战。我见过一些新教师进来准备不充分,又被安排到中间阶段的年级里,前几节课根本无话可说,一节课大半节课在放视频的,就比较离谱。
正式开始的第一节课,讲的内容一般是自我介绍、课堂要求、总体框架、本学期的安排等,具体看个人选择。
自我介绍可以说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的方面等,寻找与学生有共同话题,以增进跟学生的亲切感。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第一印象友好的话,接下来的上课就相对会轻松一点。
课堂要求可以提严肃一点,毕竟将来不能让学生无法无天而影响到自己的上课的。这方面可以多请教老教师,想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我对于我们这里的学生,要求就是课前点名提问要回答、课堂上不能随意聊天讲话睡觉,违反了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抄写指定内容、下节课课前展示指定内容等等。
第一节课如果有时间,可以说一下对这学期的课程框架或者课程安排。比如经济生活的总体框架简单介绍,让学生对整个经济生活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有一个总的思路。
暂时写到这里,第一次创作没什么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