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开始工作的时候,曾经一度有过一段时间,以为只要努力干活儿,勤快些,多做事,就能获得领导的另眼相看;总以为多做事,总没错,对自己也能多积累经验,有助于更快地成长,毕竟成长是自己的。
后来直到自己做了管理,以及进入大厂后,跟一些优秀的同事共事时,才逐步意识到,这是多么荒谬的想法。
01.领导压根儿不在乎,你干了多少活儿
这一点儿,最真切意识到,是在2017年前后,彼时刚加入一个阿里人本地生活创业项目,因为看好互联网健身的热潮,一度也将之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来干。
公司属于初创期,业务刚起步,模型初验证,好处是老板充分授权,除了预算,所有事情,任你折腾,各种尝试,所以为了顺利开展渠道和市场工作,不得不逼着你去做很多没做过,但是业务拓展所需要的事情,不得不去升级官网、完善品牌规范、做好内容以及公关等基建,然后再从零开始,积累合作案例,再趁机搭建渠道获客体系,也完成了很多探索以及从0-1的创新尝试,而且公司小,流程灵活自由,效率也会相对较高,的确很锻炼人。
缺点也同样在这里,因为业务在各种探索尝试,缺少战略定性,同时团队之间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也没来得及形成规范的流程,所有的事情,最终决策都汇总在创始人一人手里,创始人的认知就是公司发展的天花板。
尽管这份工作,是单休,薪资也并不算高,但是我一干就是近四年。在疫情前,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才选择离开,虽然有过不舍,但是毫不犹豫。
也就是在这份工作中,阿长第一次深刻意识到,原来不论你干了多少事,领导压根儿不关心,不在意。
而且因为做得多,也容易增加犯错的几率,哪怕平时表现再好,工作再努力,但是稍不留神,一两个错误,可能就容易把之前积累的印象分和功劳簿清零。
其次,做的多,就意味着经常需要跟其他部门,进行跨部门沟通协作,也难免有时候需求太急,有时候沟通不当的地方,这些也都成了教训。
02.没有思考,做得再多也难加分
人如果经常陷入盲目的忙碌,和所谓的勤奋努力中,经常沉浸在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那么往往就容易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更有可能会不清楚自己的目标 ,甚至做着做着就偏离了方向。
日本有学者曾经做过一个蚂蚁研究实验,发现:
大多数蚂蚁都是从来不停下来休息,总是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只有少数蚂蚁,整日在蚁群周围东张西望,看似无所事事。
但当学者断掉蚁群的食物来源时,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平时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那些少数的无所事事的蚂蚁,却能挺身而出,带领蚁群,找到新的食物源。
所以一味地忙碌,每天只是做一些重复性的低水平劳动,甚至错误地把这种低水平的劳动,当成努力与勤奋,陷入自我感动,是很可怕的。
一旦没有聚焦工作目标,缺少了思考,那么与勤快的蚂蚁和拉磨的驴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03.学会复盘,才能有结果地成长
不知道有多少人,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踏踏实实干活,认认真真搬砖,多做事,多干活,那就能获得领导认可,获得老板欣赏,甚至经常会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来安慰自己,甚至开脱自己。
其实,这在职场上,是莫大的认知误区。
因为,真正有结果的成长,从来不是做了多少事这种量的积累,而是思考与复盘。只有学会复盘,从做过的事情中,总结教训,汲取经验,不断优化与迭代,这才是成长,唯一正确的打开方式。
领导真的不会关心下属做了多少事情,他只会在意,做了这么多事,带来了什么结果?给公司解决了什么问题?创造了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