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颠沛流离,历经坎坷。
他的一生,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正被贬官的路上。
如果当时有微博,他就是北宋第一大V!
其粉丝范围广阔,上至皇上太后,下到市井百姓,
外至辽国、西夏、高丽等国家都有他的迷弟迷妹。
他屡遭嫉妒的小人陷害,被发配京城以外已是家常便饭,
然而,他所到之处,皆有鲜花为他盛开,清风为他送来。
他的个性签名十分洒脱:我绝不苟且地生活,
我要用我的双脚去实现“诗和远方”的梦想。
没错,他就是——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
苏轼的母亲,丝毫不比在儿子背上刺字的岳母逊色,
她影响了苏东坡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她教儿子从小读《范滂传》,
在幼年的苏轼心里种下了一颗善良、正直、勇敢的种子。
他的父亲,也就是《三字经》里的苏洵,
更是一个“身教重于言教”的忠实实践者,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
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
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
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未满20周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
在父亲陪伴下离开家乡,踏上了进京赶考的路程。
然而,他的母亲在他们父子三人进京赶考时忽然死去,
她连他们考中进士的消息都没有等到,
这不能不说是苏东坡心里一个终身之痛。
就在苏轼走上仕途,准备实现他的报国之志的时候,
他人生的导师、文学的支持者——父亲,去世了。
命运似乎是要试试这个年轻人的抗打击能力到底有多强,
就在父亲去世一年之后,他深爱着的妻子也因病去世了。
有谁会在这样接二连三的失去亲人的打击下,
还能坚强地继续生活?苏东坡吗?不,他只是个凡人,
起初的他,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乐观,他毕竟是人,不是神。
此后的那段丁忧期间,苏东坡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几乎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照顾。
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是苏东坡在一个孤独的夜晚,忽然梦到他已离世许久的妻子,
起床披衣在月光的清辉下写下的一首词,
我们才知道他当年的痛苦有多深。
如果说苏东坡的青年时期,他的打击均来自家庭,
那么之后他一辈子的坎坷,就是做官期间他的三次被贬的经历。
而这些坎坷,始作俑者都是均来自一个人——王安石!
如果苏轼懂英语,肯定想对他说:“how old are you?”
王安石也是北宋文学界神一样的存在,
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还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真可谓是家喻户晓。
王安石是个很有理想的人,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准备变法。
悲催的是,他和苏轼在政治上的见解却截然不同。
他有个非常大的性格缺点,那就是听不进任何人的劝,
脾气急躁,当时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拗相公。
苏轼第一次被贬是因为乌台诗案,
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
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
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
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
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
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的不满,
苏轼的政治对手从他的诗文中搜索材料,牵强附会,
说他讥讽皇帝、诋毁朝廷,把他逮捕,
制造了一起“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次年被贬谪,安置黄州。
这倒霉的贬官之路,也就这样被拉开了序幕。
在黄州期间,苏轼曾三游赤壁,写下了一词二赋的千古名篇。
在《念奴姣.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图画一般雄奇壮丽的景物,
不禁引人追怀历史往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三国赤壁古战场,苏轼观赏江山风景,怀念英雄业绩,
感到自己的心情都为之振荡了。整首词的基调是积极的,
追求理想的精神胜过了消极思想,
虽然自然平淡,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
却也反映了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
他不愿意向命运低头,也不愿意苟且地活着。
唯独不能忘怀的是,他唯一的亲人被放置在千里之外!
苏东坡和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曾谋面,
某一年的中秋夜,苏东坡望着天上的月亮,黯然神伤。
就是他的这一神伤,成就了文学史上写月诗词的巅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千多年后,王菲用她温婉柔美的嗓音把它唱出来,
我们每一个人在心中唱着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
苏东坡,他的精神和气质已经渗入了
每一个知识分子甚至每一个老百姓的骨髓。
如果说第一次被贬是因为对新法持异议,
有正面地投入到党争之中的话,
那么后两次被贬完完全全是无奈的、被动的、身不由己的。
第二次是被贬惠州,
守旧派的领导人物当时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
宋哲宗赵煦虽然在年仅十岁就登基做了皇帝,
但一直没会主政,变法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
守旧派因此被变法派大肆打压,
他们借小皇帝之手全面打击以苏轼为首的“元祐党人”,
苏轼也因为一贯所站的立场,
再加上当时的他是元祐党人的领袖,所以被贬的理由很简单,
被诬以前起草的文件中有讥斥神宗之语,
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党争的牺牲品。
惠州地处岭南,气候温暖,一年到头甜瓜香果不断,
其中以出产荔枝、龙眼、柑橘、杨梅等超甜果类出名。
在别人眼中的岭南烟瘴之地,但在苏轼眼中却是洞天福地,
他到此如游鱼得水,大饱口福的同时心满意足地赋诗一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有人说苏轼这首诗是故意写给打击他的权贵们看的,
意思是你们把我贬到这瘴气弥漫之地是希望我死,
你们瞧瞧老子日子过得滋润着呢,
至少天天有新鲜荔枝吃,你们想吃都吃不着!
因为有荔枝相伴,苏轼在惠州度过了甜美的三年,
惠州给他的记忆亦是美好的,
正如他在《定风波》里所写的那样: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1097年,苏轼第三次被贬儋州,原因更简单,
新党为了将旧党(元祐党人)赶尽杀绝,
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清洗”,所有被贬外地的元祐党人,
根据贬所再向更远之地贬一次,目的就是让他们永无出头之日。
因为苏轼在旧党中的地位,当时就已经被贬广东了,
再远只能出海,因此他被贬到了海南。
62岁的苏轼远谪海南儋州。海南在北宋时期还是穷山恶水,
年过六旬还被贬往那里,简直是灭顶之灾,
尽管环境这样艰苦,苏轼依然豁达乐观,
他在海南还教了一个姓江的学生,并为这个学生作了半首诗,
说等这学生金榜题名后,再续上后半首。
他那个学生也没有辜负他,成了海南有史以来第一位进士。
罗曼•罗兰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伴随着宦海沉浮,经历了多年人生挫辱的苏东坡,
也清楚的看到政治斗争中不可避免的阴暗、卑鄙和险恶,
感受到人生的无奈。对世情冷暖的渐趋洞察,
使得他在困苦的生活中,一直保持着开朗乐观的精神面貌,
我们来看看苏轼被贬期间都做了什么。
除了大量创作诗文创作之外,概括下来就是:
起居郊游、吃喝玩乐、书画创作、找养生配方、
婚恋传奇、修瑜伽、炼丹药,撰文写诗赋词,
可以说苏东坡活得满满当当、不疾不徐。
苏东坡生活困顿,就亲自在家后东面的一片坡地上开荒,
并为自己取号为“东坡居士”。
他到江上捕鱼,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得意地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还是个资深吃货,著名的东坡肉、东坡肘子,
都是他发明的做法。
他有时也会臭美,戴上他亲手缝制的东坡帽招摇过市得意洋洋。
他被贬官到最远地方是在遥远的海南岛,
那里瘟疫横行、老百姓愚昧不堪,他教他们挖井,
给他们熬中草药治病。
四海为家不是无家,随遇而安不是苟安,
苏东坡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改造当下的心态,
用恬淡豁达看待当下的环境。
当我们为他的境遇唏嘘感叹、忍不住要为他流泪时,
眼前总会浮现一个微笑,带着高高的帽子的人说: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是啊,人的一生仿佛雪泥鸿爪,
你在雪地上留下那几个浅浅的脚印又能如何呢?
如果你的梦想在蓝天,那就向上飞;
如果你的梦想在远方,那就往前走。
苏东坡,他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潇洒。
此时的你如果遇到挫折,请看看一千多年前的苏轼,
其实生活怎样对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样活。
此谓,境随心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