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国学,经过通读,精读,背诵等环节。
成人读书学习,不可能像孩子一样,时间,精力,日常琐碎事,都无法让你静下来学习。另外学习国学,不是一下就能吸收多少,而是这篇文章有一个观点,有利于的你的各种“标签”有感悟了,就是有收获了。日积月累,走总会发现自己有进步的。
“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心,纤翳自无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镜,须痛加刮磨一番,尽去其驳蚀,然后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费力。到此已是识得仁体矣。”
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良知的观点,就像镜子,有人天生澄澈,有人却满是斑驳。
这让我想起班里的小宇,他活泼好动,却总是在课堂上扰乱秩序,作业也常不完成。起初,我只看到他的调皮捣蛋,一味批评。
读了此文后,我开始反思,他内心或许也渴望被认可,只是行为上像那面满是污垢的镜子,需要我耐心擦拭。于是,我尝试发现他的闪光点,在他主动帮忙搬作业时,及时表扬,鼓励他在学习上也积极进取。
慢慢地,小宇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完成得也越来越好了。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心灵的触动与唤醒。《书徐汝佩卷》中,先生面对徐汝佩的困惑,以良知为指引,耐心引导。
这和我们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问题何其相似,我们需要用爱与智慧,发现学生的良知,唤醒他们内心向上的力量。
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时刻以《书徐汝佩卷》为鉴,以更宽容的心、更敏锐的眼,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用耐心和爱心帮助他们擦拭心灵的镜子,让良知之光在他们心中闪耀,陪伴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