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五谷入口,经过胃的消化,人体会分化出两种营养,一种是红色的营养。主要经过肝脏的过滤送入心脏来输布,这就是血液。也就是《内经》里面所说的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肝藏血,奉心化赤而为血。具体的里面讲的很详细。

一种是黄色的营养,主要经过脾送入到肺来输布,这就是津液。《素问·经脉别论篇》里这样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属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条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图片发自简书App

黄疸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脾胃运化不力,水湿淤滞,三焦水道不通,水湿淤在肌肉里,淤而生热所致。分阴黄和阳黄,其实黄疸纯粹的阴证很少,多少都有些热像。阴黄一般来讲只是热像比较不明显的黄疸而已,还有一种所谓的阴黄也是寒热夹杂。胡希恕先生都说,肝肾病的晚起有腹水再有黄疸的话,他是没有见过治好的,很难了。

明白了黄疸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水湿淤滞,那人体对水液代谢最大的途径就是从表解,或者从小便下。

随便扒拉出来一些《伤寒论》有关联的条文。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不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200,阳明病,被火,头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越热,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于寒湿中求之。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262,伤寒於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所以,很明确。阳症的偏多,而且大多都是因为津液代谢的道路不通所致。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 适应证: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
    听莲阅读 8,695评论 1 6
  • 论人法于天地 [原文]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天地有四时五行,寒...
    天一书社阅读 11,942评论 0 18
  • 黄疸是由于肝心肺不和,导致湿浊阻滞,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 ...
    张幼玲阅读 5,170评论 0 0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5,058评论 0 33
  • 倪海厦经典配方全集 治疗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 (柴胡 6克枳实 6 克 芍药...
    郁茹阅读 93,973评论 4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