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已发现了关于“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一本著作中中文版三个版本的翻译,都不是同一个译者,翻阅时间跨度都在几年以上,两个版本译为《超越自卑》,自己今天速读的是译成《自卑与超越》这一个版本。
根据译者的目录书中共分为十二个章节:一、生活的意义;二、精神与肉体;三、自卑与超越;四、早期记忆;五、梦的解析;六、家庭的影响;七、学校的影响;八、青春期;九、犯罪及其预防;十、职业问题;十一、个体与群体;十二、爱情与婚姻。
用两个半小时速读后,对自身的认知有很大的收获,对人生的每个阶段也有了深一点的理解。因为是速读,并没有把一本书从第一页开始看到尾,下面的内容基本都是结合书中的知识关于自己的一些观点。
在“生活的意义”这一章节,书中讲到人要想活得有意义,就需要时常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多为他人付出,在付出的这个过程中,也会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就成就了自己,人应该具有奉献精神,多为他人着想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看到关于生活的意义是多付出要具有奉献精神这样的观点后虽然心理有一种关于老生常谈无私奉献这一精神,但是对于现在的自己而言,并没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他人付出的这样的行为,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外,自己并没有那种时刻为他人付出的心,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阅读学习和输出上,如果生命的意义是全心全意的为他人付出,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来成就,这一点我是赞成的,真善美永远都是亘古不变值得赞赏的美德。看完这一章节,我也更明确的下定了决心要去先传播他人的知识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在不断的做出调整以此才能更好的成就他人。
在看“自卑与超越”这一章节时,更深的触动了我内心的深处。在书中自卑的定义为:当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个体产生的那种“问题永远无法被解决”的无力感就是自卑情结。而人们是如何对待对待自卑情结的呢?大多有自卑情结的个体在遇到现实中的问题时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一味的沉迷在自己虚幻的优越感中。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大意就是说有自卑情结的人在遇到现实中的问题时总是忽略掉现实中的问题,像堂吉诃德般以为自己是自己的王,幻想着自己无所不能,是一个能力超群的英雄,在幻想中体现着自己的优越感,而对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从不去解决,脱离实际的去幻想产生优越感。看到这一点,我就觉得花两个半小时的时间看这本书值了,因为一直都觉得自己就有自卑情结,这种自卑在童年时就渐渐的呈现出来,比如说在上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就外出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也从来都没有得到过父母亲的爱,一个人坚强,身在农村,明白父母外出打工很辛苦,于是拼命学习,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如今已长大开始工作,可是这种自卑情结仍然存在,比如说当年长的同事说到关于工作上的某件事时,自己总是在心里显得不屑一顾,虽然在实际行动中也会去做,总觉得自己读过很多书是个文人,与总是一直呆在那个地方的同事比起来,总是在脑海里幻想着自己有多厉害,无所不及,以此产生优越感,总是会有一种类似不与同事计较的“伟大”心态,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就是不爱表现出来。今天看到《自卑与超越》中的这一章节时才发现这是由自己的自卑情结所导致的。其实仔细想想,同事们都比我年长,在那个地方已工作多年,有些同事的工龄比我的年龄还大,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这个地方工作,当地早已有很多人认识他们,因此很多人来时一般都找年长的同事,但年长的同事从来都没有觉得我是新来的而抬高自己的价值,总是贴心的告诉我这样那样该怎么做,从她做的语言和行为中能感觉到她对工作很用心,而一直因为自卑而在脑子里幻想着自身的优越感而对现实中的事总是丢给同事处理,对那些比自己大很多的同事对他们说的话也是爱听不听的,总觉得他的思想停留在那个年代,而与现在的我们想法不一样,因此不怎么听他说的,其实自己心里知道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可就是因为自卑幻想着自己有的那些优越感而对他置之不理。他比我大那么多,在这里已工作二十几年,就算想法不同,但有道理的话自己还是应该去听的,还有就是不要总是去幻想自己的优越感,让自卑情结清晰化,大胆的承认自身的不足,学会面对现实中的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它,不要总是沉浸在幻想的优越感之中,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读完这本书我的最大的收获。
在“家庭的影响”这一章节讲到,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比较大,比如母亲从小灌输的观念就是女子应以相夫教子和操劳家务为主,那么她在成年后就会把做家务当做自己的核心价值,如果家庭从小教育他的是挣钱最重要,那么如果不接受正规的教育,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因为想挣更多的钱而误入歧途,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家庭的价值对自身小孩价值观的培养很重要。
在“职业问题”这一章节,阿德勒认为大多数人的职业定位在12——14岁时就形成了,对自身职业定位形成的较晚的是在高中期,有的人其实早已形成自己的对自身职业定位的认识,但是因为不够勇敢不敢表露出来。其实对于我自己来讲,在14岁上初二时就发现自己真心很喜欢写作,只是从来都没有往这方面发展,以至于到现在从事着其他领域的工作却依然对写作恋恋不忘,因此才能坚持每日如现在一样敲击键盘写着就算目前还不够好的文章。因此当面对职业选择这一个问题时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内心,不然会像我一样选择了学习不是关于写作的专业,从事着自己选择的那个专业的工作却还是放不下写作,有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
《自卑与超越》这一本书贯穿着人的一生,自己也是挑选着几个章节里对自己感触颇深的几句话及一些观点来输出这篇文章的,要是你对书中讲述的这十二个章节里的某个章节比较感兴趣,建议你选择一版自己喜欢的译本来读,这样你会理解得更透彻,如果你读得懂原文那就再好不过了。希望你也能在阅读的这个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各个阶段的成长会产生一定的感触,从而来调心改变认知,让自己在心里成长的这个过程中更加趋向于完整。发现在成长中滞留的情节,打开它,更加完整的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让身与心更好的结合,用最健康的盛开姿态来面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