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大家好,我是远泽。
最近一直在听新裤子的《你要跳舞吗》,配合各种人类沙雕行为图鉴一同使用,风味极佳。
所以今天就随便聊聊关于跳舞的闲话吧。
其实说到跳舞,首先想到的就是"被迫营业"。
从刚学会叫爸爸妈妈,就有可能在某天,当着亲朋好友的面,你光秃秃的脑袋上突然被套上大蝴蝶结,整个人像个布娃娃一样被抓着手脚来回甩动。
到你大了,上了幼儿园,老师教了一首什么歌,你就兴冲冲地要拉着人来看你跳舞。
再大点,学校要经常举办汇演了,花里胡哨的节目单,你可能还是以舞蹈表演常驻,服装几天前就拿到手,洗得漂漂亮亮,恨不能睡觉都抱着。
到了表演那天,在后台和小朋友们一起排队等老师给自己化妆,心里有点忐忑还有点雀跃,廉价的粉底和眼影扑在脸上,小手小脚被制在老师怀里,却已经迫不及待要跟小姐妹分享。
"哇,老师给你画的蓝眼皮!"
"你看我的好看吗?"
"老师,她们的眼皮上亮晶晶的,我也想要!"
"你的脸好像红屁股,嘻嘻。"
升入小学三年级,这时候突然发现舞蹈的门槛好像变高了,舞蹈队的小队员们可以不用打报告就去训练,用空教室改成的练功房里有一面一面大镜子,甭管低年级的高年级的,下了课总有人在练功房外候着,三三两两朝里头望,有时大窗帘掀开,就会看到女孩子们在里头劈叉、下腰、打前翘,不知道谁发出一声惊叹,这时就摇摇地走出来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女孩:"看什么呀,还不回去上课去!"
于是大家一哄而散。
好容易,你把下腰练会了,有一天有人来通知你:舞蹈老师叫你去办公室!从此你在小队里挂了号了,虽然没有牌儿在胸前挂着,各种各样的特权也把你从那枯燥的世界隔出来了。
不再是幼儿园的小打小闹,你流泪流汗,一个动作有时要纠正好半天,终于等到去参加比赛,场地在很远的地方,要坐大巴,整个学校都出来欢送,你蹬着红舞鞋,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向下瞧,觉得自己好像轻飘飘、轻飘飘。
到这里为止,舞蹈似乎脱不开"表演"二字。
情况何时发生改变呢?可能是在某一年,在全国的中小学内,校园交谊舞开始流行。
其"强健体魄"的宗旨使得舞蹈不再是特权。每个人都可以跳舞,甚至要以典型的男女搭配的方式。
那你就会暗戳戳地站在离某个人很近的位置,期待身高凑对子的办法能让你和对方成为彼此的搭档。
愿望成真后,假意捏住裙摆的动作就变得真实极了,在入舞的前奏里,把手轻轻搭在舞伴的手心,好像身处在一场华丽的舞会,一抬首可以看到灰姑娘、白雪公主、美人鱼。
但慢慢地,这样的活动被教育挤压,销声匿迹。
而在你上高中的时候,广场舞又开始流行。
晚自习时,外头悠悠传来的《荷塘月色》总能让找不到乐子的少年人发出哄堂大笑。
偶尔你也会在门前的空地上和大家跳一跳。
这时你又发现,跳舞的性质似乎渐渐从表演变成自娱,跳舞的主体从以专业者为主变为男女老少咸宜。
跳舞的人对舞蹈动作准确度的要求变低了,看客对精确度的包容变高了。看与被看的角色又在公众舞蹈极为广阔的空间性里发生着转换。
你或许此时开始了然:哦,这是一个全民律动的时代了。
想到这个话题,我去看了几篇论文,其中有一篇讲到舞蹈的起源,总结出当前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神授说,这是人类最早关于舞蹈起源的一种认识观点,即将舞蹈的来源归结为神的赐予;
二是宗教巫术说,图腾崇拜舞、巫术祭祀舞都是最早的舞蹈;
三是性爱说,这种观点认为舞蹈是择偶、求婚、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四是模仿说,认为舞蹈是人类对自然万物形态变化的模仿;
五是游戏说,认为原始人由于精力过剩而进行游戏,遂产生舞蹈。
后来马克思又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劳动说,认为舞蹈是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无论哪一种说法,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
无论舞蹈的概念、形式如何发展,它始终没有抛弃继承自远古的核心理念:表现人类对人自身生命的觉悟和意识,传达信息,进行思想感情交流。
在朴永光的《场景视野下解析广场舞空间》一文中,我记下了这么一段话:
"广场舞是由宣泄、自娱、健身之缘由发生,且生成宣泄、自娱、健身之现象,但这个现象中隐含着表达诉求等的可能性。因为舞蹈于舞者的身体空间里,既可自娱,也可娱人;既可体验,也可表现;既可体味,也可表演。舞蹈于身体空间维度的可转换性,以及身体可表意的潜势结构,还有人的身份可转换性等,使身体叙事成为可能。"
前几天和小米谈到"书写"这个话题,私以为,在现在这个时代,"书写"已经不再单单指文字的输出,它被极度泛化,书写的主体也由从前的知识分子、专职写作者扩展到全民。比如摄影,比如视频拍摄,这些无一不是民众在使用自己的方式去书写自己的人生。而舞蹈恰恰就是众多书写方式的一个部分,它的工具是身体、内容是动势,表达的核心是情绪。
我想说,这也许是一个全民书写的时代,放在舞蹈这个层面,也可以这样说:这是一个全民律动的时代。
舞蹈形式、空间、受众的变化,也许表明我们现代人更加关注自身,也更能破除局限,或者说这也是艺术靠拢大众的一个表现。
每当因为看那些动如脱兔的沙雕视频而笑得公鸡打鸣的时候,我都会想,现在的人们真有创意啊,原来蹦蹦跳跳也可以不只是蹦蹦跳跳,原来舞蹈也不是我想象中那样。
现代人正在用一种强大的自主性实现对规则的突破,正在用绝妙的创造性丰富大千世界内的可能。
不管是《诗经》中的"坎其击鼓"、《毛诗选》中的"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李白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还是现今的全民跳舞,舞永远都是生命冲动的一种象征。
正因为有这样的生命形式,才能说:这是个热气腾腾的人间啊。
[参考文献]
[1]刘琴、尹学毅. 舞蹈的起源与中国舞蹈的发展[J]. 文史博览(理论),2007(9)
[2]朴永光. 场景视野下解析广场舞空间[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5)
作者:俺是远泽,一个喜爱学习新事物的女孩,外表温柔无害,内心沙雕狂野。热衷读书,闲时码字,致力于推荐有趣的书籍、电影,或分享学习经验~小伙伴们如果有好看的书籍或者电影想要推荐给大家,欢迎私信勾搭呀!
有喜欢写作的小伙伴吗?你有什么好的想法故事,想要表达,都可以投稿。一经使用,会有报酬~
邮箱:QCDFJtougao@163.com
随感 / 2020年下半年,请对我好一点。
随感 /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没关系,不是你一个人没有社交。
爱是有条件的吗?
扫码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骑自行车的风景233
听说,关注我们的人都变有趣了哟
坚持码字不易
请各位点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