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因林清玄去世,自媒体推出不少纪念林清玄的文章。那么号称当代八大散文家的林清玄达到了什么家的地步呢?
林清玄有一本散文集《人间有味是清欢》,书名取自苏东坡的一首词,“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可以看出他十分推崇苏东坡,但可惜的是林清玄只得其表皮而未入其肌理。
林清玄写道,“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你说什么样是清欢呢?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我们有时没有什么事,心情上只适合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地方,有茶有咖啡的地方总是嘈杂的,而且难以找到能一边饮茶一边观景的处所。俗世里没有清欢了。”
因车马喧闹,环境嘈杂而心境纷乱,清欢全无。可见其天天讲修行,处处留诗意只是附庸风雅。
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由于精神已超然于现实的纷纭扰攘之上,心体原本不累于欲不滞于物,何劳避地于深山,何必幽栖于岩穴?结庐人境无妨其静,车马沸天不觉其喧,环境虽然随地而有喧寂之别,诗人的心境绝不因之而有静躁之分。
陶渊明心体自足,所以无需求助于外界,寄迹于人境之中,心已神游于万象之外。采菊于东篱之下。远处的南山悠然在心中。山气,日暮,飞鸟在大家清澄欢娱的眼中可都是绝美的风景。就像苏东坡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境随心起而不是心随境生,这就是大家与文青的天壤之别,二者的境界可谓泾渭分明。
注:此文参考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