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飯,稍事休息,先生便進了閣樓上的小書房,鋪紙取墨,開始習練書法。昨日楊絳先生离世,先生便寫:“我終于結束了孤獨,回到其樂融融的我們仨”。反复地寫,仿佛以此悼念楊絳先生的离開。
先生的書法練的不是童子功,近三十歲時才因喜愛拿起了筆,尋得一位好老師,竟一頭扎了進去。十幾年來,无論酷暑嚴寒,幾乎每日都會習練。心情好或不好時,更練得久些,竟尋到這么个獨特的調節情緒的方法。
每每站在桌子的對面,歡察先生寫字,見他凝神屏气,沾墨、提筆,一撇、一捺,頓頭、捺角,運筆流暢,收放自如。寫字人沉醉其中,不知自己已成一景;看字人受到感染,亦得到无限的享受。
我知道,先生寫字,意不僅在于想寫一手好字。練字時需懸一口气,雖是寫字,實則練气;要想寫好字,需心念聚于一処,雖是寫字,實則練意;書法想有成就,需堅持不懈,雖是寫字,實則練心。
總之,寫字于身心皆宜。當初先生決心習字,尚有一目的,便是身体力行,想給儿子作榜樣,告訴他堅持的力量。儿子是否有樣学樣暫且不表,十多年來的堅持已讓先生自己收獲良多,而我也从中受到啟迪。
多年的積累加上天生的悟性,先生早已从臨摹走向了創作。他苦心鉆研字的結构,幾乎將書法字典翻爛,休息時琢磨字的運筆,手指忍不住臨空書畫……他已漸漸痴迷于書法,托付以心神。
十年習練,十年留痕,我見証,我敬佩,我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