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76)

  候鸟迁徙,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此,人们给予各种美好的想象。也流传许多动人的诗歌。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然而,谁知道它们本想守一地而安居,不想山河漂泊呢?

从一篇文章中看到他们那的大雁很多都不再迁徙,春夏,游人会喂食,冬季,它们就躲藏在一些角落御寒。

这究竟是解放了大雁还是破坏了常俗呢?

我想,大雁一定不想长途跋涉。毕竟路途艰险,全靠体力。可生存问题关乎它们的生命,所以也就相携相伴踏上旅途。一旦有知心人预备了饭食,还去他乡折腾什么呢。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今解决了问题,也就做一地之主了。

可人们喂养几十几百只雁还能支撑,再多,人恐怕要迁徙了,所以这大多数雁的命运是改变不了了。

这个话题,似乎有点无聊,鸿雁自有它的生命轨迹,既然已经形成了千百年,改它干什么。都已经成为一景,我们静静的看着就好。如果有一天不再看到北雁南飞,是不是很遗憾呢。

只是这究竟是谁的遗憾?

今天的燥热,也让我离开家找凉快地方去了。

先去一家银行。里面的冷气着实让我神清气爽,这才想起干嘛不选择好地方待着呢。于是办完事就去了商场。

路途上要晒蒸发了,到了地方觉得这一路奔波是值得的。

商场新辟的植物园区域给我很大慰藉。

吊椅只有一个,每次去都有一个人在那里呼呼大睡。我怀疑始终是一个人。这资源他是完全占有了。

长条椅上也坐满了人,有闲聊的,有捧着手机的。

大鸟笼子旁边倒是有空位,我嫌吵就选择了最靠边的一排餐桌。台面竟然是理石的,冰凉。胳膊往上一放,如同消暑器,立刻凉爽了。

望着硕大碧绿的芭蕉叶,我想,也就是在这冷气开放的室内才有心情欣赏它的美吧,如果在室外,明晃晃的阳光下,看什么都冒着热气,让人心慌。

这个时候最好读书。

《包法利夫人》这是第二遍读。其实也是第一遍。因为之前读得走马观花,很多地方是在溜号情况下就翻过去了,不知所云啊。这次就比较细致,发现了很多没看过的情节。

据说,作者福楼拜因为这部小说被告上法庭,说他有伤风化。自然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人们思想还不够开化。对于作者的视角是真的赏识啊。

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杀。作者看到了故事背后的社会因素,所以细致的写出悲剧的始末。

我同情包法利夫人,虽然她有点没头脑,但应该是很多人的悲剧。有多少人就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呢。

难为作者那么细腻的笔触,塑造那么多人物。伟人就是伟人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