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着的梦--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
“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这是瑞典著名诗人特朗斯特罗姆一句颇震撼人心的话(或诗行?不记得了),他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
20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他用凝练透彻的意象,为我们打开通往真相的新径。”
特先生其实诗作极少--一年只写三首诗,但几乎篇篇精品(写到这里,想起陆游写诗N万首,当然有不少佳构,但平庸之作更多,《剑南诗稿》泥沙俱下,泥的比重大。乾隆好为诗,一生写诗四万多首,几乎没有一篇好的;也喜题字,山川楼阁和前人书画留下无数墨迹,字好于诗。)。这有点像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科斯,好东西不在多而在精。
特朗斯特罗姆1931年生于斯德哥尔摩,专业是心理学,2015年去世。他的祖父是一艘船上的领航员,少年时代,他喜欢与祖父为伴。一到夏天,祖父就领着他去一座叫伦马尔岛的海岛消暑,这个小岛后来在他的诗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诗人称其为“我的出发点”。
自古英雄出少年,特先生年纪轻轻即展露锋芒,天生一个北欧才俊。他16岁开始写诗,23岁出版处女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被称为“一鸣惊人和绝无仅有的突破”。四年后,第二本诗集《途中的秘密》使他成为影响瑞典诗坛的诗人。
诗集都很薄哈,说明一下。
评论界说,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始终在探索内与外、关闭与敞开、影子与身体、记忆和遗忘、时间和死亡等主题,他喜欢把大自然同工业产品糅合在一起,擅长运用各种意象在通常互不关联的事物间建立起微妙的联系,作品异常凝炼,用隐喻来塑造内心世界,表达诗人对日常生活与自然体验的非凡反思,“隐喻大师”也。
喜欢音乐喜欢弹钢琴的特先生如此总结自己的创作:“写诗时,我感觉自己是一件幸运或受难的乐器。诗找到我,逼我展现它。”
醒着的梦,这就是特先生塑造的伟大的记忆。让我们来欣赏他一首题为《石头》的诗--
我听见我们扔出的石头
跌落,玻璃般透明地穿过岁月。深谷里
瞬息迷惘的举措
尖叫着从树梢
飞向树梢,在
比现在更稀薄的空气里
静哑,如燕子从山顶
飞向山顶,直到它们
沿着生存的边界
抵达极限的高原,那里我们
所有的作为
玻璃般透明地跌向
仅只是我们
自身的深底。
图为几天前的鄱阳湖平原
#诗歌与记忆#往事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