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今天又听了一路播客。是一个关于自媒体人“热心房阿姨”的访谈。房阿姨毕业于复旦,第一次写公众号是大二时期,写出过多篇爆款百万阅读量文章,19岁时因为一篇稿子被网暴,20年后写作热情下降,逐渐减少公众号运营,毕业后选择创业有些波折,所以现在开始重新选择上班。
我听播客有几个特别的要点要赶紧记录下来输出,防止忘记。
1) 不推荐做公众号
2) 用小红书和知乎问答发10篇,看能不能吸引到1000粉
3) 好的变现定位与账号名
4) 愿意下功夫研究
5) 培养新媒体实习生
1
房阿姨说现在不推荐做公众号。因为公众号流量下降,打开率降低,大家对图文的兴趣在下降。
推荐大家去开始做B站、小红书上视频类博主。
这点之前我在很多写公众号的文章看过,昨天还正巧看槃鹰更新写《公众号红利已过,写作还有意义吗?》。他有分享做视频号赚钱的经历,这优势在选品上架,但并不是自己长期喜欢的事,而写作趋于内心成长,喜欢读书,喜欢写作这事,所以还是会坚持写公众号。
个人觉得写作肯定有意义,关键在哪里写,写给谁看,还有自身时间精力有限。
一个人如果有正职可利用时间不多。写文章是一方面,还有视频剪辑,脚本创作。对于接触这些事,每一项看起来门槛低,其实细分下来都有专业工种,深挖的事情很多。
就目前一步步来吧,至少坚持写没错,后续就是让自己在不同面向学习成长。
2
关于检测做自媒体有没有天分这事。
她推荐可以先去试试知乎问答和小红书。比如知乎问答上回复10个问题,虽然知乎变现模式不太多,或者去小红书上发10篇图文,看看能不能快速吸引到1000粉丝。
如果不行的话,大概率在自媒体是没有什么天赋。
这个检测,真是打击人啊。
之前我虽然长期看知乎和小红书,但基本没有输出过,现在想来还是应该是要去试试做这些。
3
房阿姨说她账号定位的问题,这导致她后续变现模式也不太清晰,账号没做好。
她最开始定名主要好玩,在自己网名中挑选。房阿姨一听感觉是四五十岁的热心上海市民阿姨,没想到真正采访是刚毕业很年轻的女生,这的确有种反差感。
她从幕后到台前与人接触和采访,每次和别人提起,都要很多次去解释这个账号。
对比目前自己这账号名,也没有什么特别意义,主要是家人名字谐音。而不同平台,都是当下心里随意想想什么名字好听取一个,感觉初始就能看到后续的瓶颈。
除了简单容易记,也还没想出特别好和满意的名字。
而且全平台统一,就不能愉快上网冲浪了,特别像我们这种太个人,没有很多个手机账号的人。
4
播客中提到她的经历,也是很让人佩服。
首先从小就语文写作特别好(也是,毕竟不是谁能进复旦,已经比拼很多人)。
然后一开始发公众号文章,就挺受欢迎,阅读量很好。
再来自己很喜欢去看那些采访文章,非常愿意花时间研究这事,也不觉得辛苦。
我昨天也看到一个B站UP主说,自己做自媒体剪视频,对于喜欢的话题,自己都是热情高涨的创作,他在剪辑的时候,都会想象在某个点,弹幕会刷什么,大家有没有同样的共情。
这件事不管有没有人支持,是否本身能从中赋予自己一定热情呢。
就像心流的状态。比如练瑜伽时,重点在于内观自己的身体,,真正的习练者,关注当下自身的体式和呼吸状态。
我目前写写写时,就挺愉快,可以沉浸其中二三个小时甚至一上午。
只是发出去没人看会有点失望。
然后初心当然会希望能有些外快,如果一直没人看,就不能变现,也是会比较打击热情。
可能很多人灰心也是同样的原因,毕竟花了太多精力。不过如果对比专门看手机娱乐,此刻这个用来输出,比如听过播客后,原本听听就忘了,现在能记录下来一点点,获取到转化为行动,而且对方有意义的输出还能二次传播。
5
主持人问到房阿姨是不是有团队,她回复说会有实习生,大概会3-6个月左右,是彼此一种缘分,算不上正式团队。实习生3-6个月之后,她这里作为第一份新媒体接触,后续还是推荐他们去更加系统规模大的公众号去投简历。
她培养实习生第一个月,主要是训练她找素材,去发现什么样的人物可写。
后续就是训练采访技能,去给人提问题,列采访提纲,这也对他们后面工作也有益。
中间她说找素材和有意思的人物很难,需要自己也有采访和抒写欲望的人物。如果找到,不管是通过不断发私信邀约、或者给予报酬,都尽量把人物采访定下来。
三个月如果能够找到人物、采访、真正进行一篇采访就是很不错的成效,不会一开始或者很容易让对方完整成稿,有给予一个小栏目发出实习生去采访这些人物。
看来要求真的很高啊。
6
我每天只花费一两个小时写文。对比别人可能花费一天时间写文,或者更甚者他们一周时间在找素材、找人物,还有人物采访,才形成一篇稿子,这差距的确很大。
我每天主要内容在写新媒体感悟,对于看书和听播客这些输入后输出感悟。
为啥别人不直接去听那篇播客呢。因为播客量一般,可能看文快一些,很大可能对方没抵达那篇信息;或者有机会通过我的感悟转达,让有兴趣的人去看去听。
而我记录听到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反复修改后分享出来,让自己对此事的记忆印象更加深刻。
我发现自己很排斥起特定爆炸吸引人的标题,感觉起标题真是弱项。
如果发一个名人名字引导对方点击,这样又很像写娱乐号。我其实只是感悟记录别人在写作或者新媒体上经验,可以分享出来,标题用个人好像不太好。
7
公众号真的是比较封闭的空间呢,阅读量都很少。
我现在在想什么文章适宜转发分享在朋友圈呢。周围人好像看公众号挺少,看到转发分享多是行业文章,还有创业者分享励志心灵文章。
我自己主要是看几类,娱乐类,但现在不怎么点击,比较固定打开是黄小姐和蓝小姐的号,写人物;还有虎嗅和Vista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话题新闻点击;再来是可转债号,现在也比较少;再有关注很多工作号,也比较少打开。
最近写作公众号,主要会大概浏览一下群里发出来的文章,偶尔看小郁儿、槃鹰的文章。
等于我自己也比较少开始点击公众号。
闲余时间主要在听听播客,选很有意思的喜剧人访谈或者公众号运营者访谈。或者我自己可以开个播客?
然后我现在大多数是看小红书和B站停留的时间最多,看看喜欢的娱乐人物混剪,各种合集剪辑。
是不是我本身作为一个普通人,自己花时间在哪里,就应该去尝试在那里输出呢。
毕竟我发现花时间多的,自然平台也会给予一些流量。
而我本身基本都不看头条和简书,我却选择在上面发文章,并希望有人来看,期待头条和简书推送量,也完全不清楚关注里面的规则,这是不是很奇怪,难怪点击低。
之前头条号娱乐展现量是因为选择参与了官方培训活动,按要求发布文章,成为黄V号,后续继续参与做不同活动。
像我老公大部分业余时间花在玩手机游戏,刷抖音。我姨妈、婶婶,五十来岁,业余时间也在玩抖音,天天玩各种抖音特效发抖音视频,粉丝量也有3000。
实际想想,是不是至少我得本身某平台的深度用户,花时间超过一定量才会有反哺吧。
连我自己都不太花时间看的东西,为啥会期待别人看呢。
8
结论:的确要开始小红书、B站历程+知乎问答10篇图文。
日更第9天!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