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物资比较贫乏的时代。
有个伟人曾说过一句名言,他说:“我国有六亿人口,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但由于生产力没有彻底解放,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还没有真正焕发出来,所以,无论是吃的穿的还是用的,都没有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维持生命能量的食物,还远远不够,所以,能真正吃饱吃好,用一句常讲的话来说,还是“有回数的”。
我当时在一个县的重点水利工程的业余“ 文宣队”,边劳动边搞文艺宣传,平时与工程指挥部住在一起,吃饭和大家没什么区别,凭餐票到食堂买饭买菜,但若去到下面工区或到其他公社搞慰问演出,则会得到超过一般生活水平的招待,虽然大家不会像“饕餮之徒”那样,但有时候也会出一点点“糗事”。
随便讲几件吧:
大家都知道,我们湖南是“鱼米之乡”,而这“米”则主要是稻米,也叫“大米”,大多时候吃的都是“米饭”,面粉有时候也吃,但所占分量不多,而那却是很受欢迎的。
有一次,我们到太浮山下的一个公社演出,那公社比较小,也比较偏僻,但人很热情淳朴又实在。那天一到,主人就端出了一大筲箕白面馒头,热腾腾的香气扑鼻……我们上午在另一个公社演出了一场,然后坐车颠簸一路,接着又走了十多里山路,确实有点饿了,也不讲客气,抓起就吃。吃就吃吧,还是应该悠着点咯,应该有点“文化人”的样子吧,但有一位他就不悠着,平时就爱吃馒头,这下难得的机会来了,便紧着自己的肚子一个接着一个地吃了个饱。但没过多久,正餐上来了,高桌子低板凳的,没有十大碗,起码也有八大碗,荤素搭配,油水又足,一般情况下的确难得遇到。但我们这位可爱的同志却怎么也吃不下了,只拣最可口的菜肴尝了尝,就蛮不情愿地放下了筷子……
这还不打紧,饭刚吃完,糖果饼干又摆满了一桌子,这下,几乎全体人员都傻眼了,谁还吃得下呀!
不过,吃人家的嘴软,那天晚上的演出,大家伙儿都十二分的卖力,博得了台下一阵阵的掌声……
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我在前面发过的那篇《“难得吃到”与“肉十坨”》,如果有兴趣,各位可以翻墙去瞧瞧。
还有一件事,多少年了,一直没机会说,因为说了有人可能不高兴,也有人可能不相信,但时至今日,特别是对比现在某些“中国大妈”的举动,我觉得说说也无妨了。呵呵!
那年冬天,县里召开三级干部(县、公社、大队)大会,地点是县大会堂,开餐也在那里,我们奉命慰问演出。平常我们吃饭都是各吃各的,碰到演出集体开餐,也就“自由组合,八人一桌”,八个人中有男有女,吃得比较“和谐”,特别是女生(不好意思,借用现在的通行说法),他们同男生一桌吃时,很是斯文,一副纯“淑女”模样,总舍不得夹菜,往往要男生一再催促,才似乎极不情愿地夹一筷子头尝尝。可那天开饭时,男生中有两位却说,男生太“抢菜”,他俩这顿饭要和女生在一桌吃。随你便吧,我们当然没什么可说的。但刚吃不多久,“画风”就变了,我们这桌菜还吃了不到一半,隔壁那桌女生的菜却很快就没有了,那俩男生哭丧着脸到我们这桌讨菜吃。问其原因,他俩说,哪里想到,这几个女生那么厉害,一上桌,三下五除二,几盘子菜就给搅了个精光,他俩饭还只吃了一半不到。哈哈!我们几个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谁叫你们当‘叛徒’的,这下长见识了吧?!”
于是我又想起,前几年去北京旅游时,有一顿饭的饭桌上有一道菜,一个大盘子里盛着四个圆溜溜的丸子,也许那就是传说中的“四喜丸子”吧。一上桌,其中一个女子,应该是“中国大妈”之一员吧,她还没等人到齐,一筷子就夹了一个到自己碗里旁若无人地开吃了……
一桌人愕然,她一副“先下手为强”,“我是中国大妈我怕谁”的样子,继续埋头苦吃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