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学的是建构主义,首先来说一下建构主义的概念。建构主义相信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重要信念去建构其主观世界,强调个人对主观世界信念的影响力。认为人人们通过语言的过程建构了个人的真实,而个人的知识会驱使人们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建构、创造、支配及赋予意义。
每个人的脉络不同,坐标体系不同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也不同。同一件事情,每个人和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同,很多时候,只要我们改变语言,就能改变世界。
比如:
建构之前:
1、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
2、不得不从被窝里爬起来上班。
3、这题你不是练好几遍,笨的很。
4、我不会控制时间,常常浪费时间。
5、青春期孩子不听家长的话。
建构之后:
1、没有谁能像你一样,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
2、我不得不从被窝里爬起来上班,至少我有一份工作,还有班上。
3、你不笨,这道题得练好几遍。
4、我渴望把时间管理的更好。
5、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了,有主见了。
同样的一句话。建构之前是有抱怨,指责的成分,而建构之后就可以给人赋予很大的能量。
重新建构的五个句型:
一、虽然(负面),但是,(正面、可贵、难得。)例如:虽然我没有好好听课,但是我来到教室了。虽然我房子小,但是我有房子。虽然我工资低,但是我有工资,虽然考试成绩不好,但是我很努力。
二、至少、起码没更糟。例如:李萍的故事中间,李萍只是有割腕的行为,至少没有其他更极端的行为。
三、我不确定...但我确定...
四、抱怨背后的正向期待。抱怨期待对方好的一面。或者是期待对方对自己有新的看待。比如:买5斤牛肉的故事。妻子是期待丈夫能够公平地对待双方父母,也期待得到老公的重视。
五、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我们要捕捉行为背后的正向动机。
重新建构实际上也是由信念——语言——知识的一个过程。信念在前,紧跟语言改变。再到知识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