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arrie流浪世界
大学的时候,学校要求每个班级每个月都需举办一次团体活动,其目的是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活动要求:每个班需出4-8个节目,每位同学都必须参加。
可是,每次在讨论分组时,我都会躲在角落里不吭声,害怕自己说错话;在排练时,我都会害怕自己难看而故意回避做动作;在活动来临之前,我都会感到焦虑不安而全身出汗;更夸张的是,每次上台表演,我都会当心台下的观众盯着我而脸红。
畅销书作家托比亚斯·艾特金斯也有类似的经历。据他回忆,中学一年级时,每次轮到他发言时,他都满头大汗,浑身惊恐地哆嗦着,并时刻感觉全班同学都在盯着他,随后又全身僵硬想说话,却发不了声。
可见,这种社交恐惧症,在人类的眼里早已司空见惯。
按照美国焦虑与抑郁协会的统计,焦虑症是当今美国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影响着大约4000万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
庆幸的是,托比亚斯·艾特金斯独自与社交焦虑证对抗15年之后,尝尽各种心理学疗法,不仅自己治愈了,还帮助了成千上万焦虑症的人,顺利地克服焦虑症。紧接着,他又把相关经验系统化并写成《我并不孤独》一书。
世界上最为成功的教练之一,托尼罗宾说:“想要学什么东西,就去找那些已经达成你想要实现的目标的人,研究他们并严格复制他们的做法,你就会取得同样的结果。”简而言之,想要学习东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他人的成功经验中学习。
托比亚斯·艾特金斯把自己成功克服社交恐惧症的经验总结为以下三部曲。
首先是先要有思想准备和信念;
其次是需要行动以及增加社交曝光;
最后是需要适当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改变思想和信念
奥普拉·温弗瑞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一个人只要改变态度,就能改变人生。”
我们知道,心病是最邪恶的病魔。所以,作者托比亚斯·艾特金斯说想要克服焦虑症就得先战胜两场心魔。第一场是“我生来就是这个样子,我根本没有办法改变它”的想法;第二场是“对于别人来说,改变很容易,但对于我来说就不一样,因为我的情况完全不同,而且更加糟糕的想法。”
很多人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害羞、腼腆、容易紧张、不擅长交际…。正如俗话所说:“老虎身上的条纹永远是改不变的。”
其实不然,据科学研究表明,基因表达可以通过思想环境,情绪和信念进行改变。
所以,克服社交恐惧症第一步是将我认为、我天生就是这样等负面想法先抛入大海。
第二步就是调整心态。比如说,人一生病到医院看医生,尽管医生跟病人说问题不大,但是病人还是会猜测一系列不好的结果。又如,女人分娩是十二级痛,相当于同时断裂50根骨头。但是很多正在生孩子准妈妈会一直想:“我就是全世界生孩子最痛苦的妈妈。”
可见,大多数社交恐惧症实际上就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威尔罗杰斯说:“要是发现自己掉在坑里,马上停止挖掘。”
二:行动和增加社交曝光
艾米·莫林说:“精神力量和体力很像,如果你想要身体健壮,需要去健身房,但是想要取得好的结果,你就得放弃吃垃圾食品。”
也就是说,想要克服社交恐惧症,需要改变观念和想法,也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即是行动。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练习方法分别是自我印象练习和具体化练习。
自我印象即是从我是谁的角度进行自我反省。如,我职业生涯怎么样?我能赚多少钱?我能吸引什么的小伙伴?我是哪种类型的朋友?我的魅力有多大?我的异性缘如何?等等
具体化练习即是思考我该如何做。比如,我如何与人他人相处?我在社交场合要做什么?我的搭档是怎样的人?等等
这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做法,但是认真去做的人少之又少。俗话说得好,成功的路并不难走,因为能够坚持做的人并不多。
三:良好的生活方式
美国参议院预防联合会预计,90%的疾病都是由压力造成的,或者因为压力而变得复杂化。
作者在书中给大家的建议是关掉新闻不再看评论、每天要享受阳光和大自然以及多运动等等,其目的是给自己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却是这种生活状态,每天不离手机、常坐少运动或者是经常性的夏天在室内吹空调,冬天在室内吹暖气半步不离家门。
扪心自问,你每天都在做什么事情?你有固定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吗?
所以,克服社交恐惧症是一场长途旅行,期间需要我们长途跋涉。克服焦虑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治愈。
托比亚斯·艾特金斯的建议是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接受新的观念,后开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重新创造出新的生活。
作者写《我并不孤独》这本书目的就是想帮助焦虑症患者找到治愈的方法。
这本书通俗易懂、简言意赅、方法论齐全且操作性强。同时,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这本书需要反复阅读,反复的通过实践来验证。
第一次翻阅时,我是根据作者提出的想法参于社交活动,效果可佳。第二次阅读时,我是根据自己相关经验,以及作者提出的方法,不断的保持总结反思。现在,我面对一些大大小小的社交活动,也不会太畏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