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好几周帮助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面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迷茫问题,我总结出了一个公式:
迷茫=选择多+没方向+不了解
先来看下,目前针对大学生,三个常见的方向: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体制内就业)、进企业(体制外就业)、研究生。
大方向虽不多,但是其中的小方向却很多,加上大学生们每个大方向都不舍错过的情怀,精力不够,研究不透、主意不定、偏听偏信,于是就迷茫了、焦虑了。
要解决根源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自己最需要和最适合的方向,然后专注突破。对自己刨根问底,不为是一个好办法。
NO.1 考研
- 为什么要考研?想清楚了吗?笃定吗?从什么时候开始想的?
- 考什么专业?和未来的职业目标挂钩吗?出来的方向明确了吗?
- 目标职业一定要研究生文凭吗?
- 你所在的城市大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学历要求?
- 条件允许吗?现实适合吗?
- 一定是这个时候考研吗?
- 必须是全日制吗?能不能生存和深造同时进行?
有一句话叫:“百战归来在读书”。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固然是好的,但是我们需要权衡现实。考研这个进度有时候是可以放缓的,除非你认准了学术研究这条路。
曾经大学毕业的我,因为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一度窝在家半年备考研究生,选择的是历史学,理由就是喜欢,对于考研之后的方向并没有多想,计划考上研再说。然而那时郁闷,如今庆幸的是:我落榜了。而今已在职场磨练了8年,今年有了读研深造的计划,但目标专业已不再是历史学,因为我很清楚,我现在和将来需要什么,这个考研目标一定是服务我的发展需求的。
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考研也许是我们对现实不满的一支麻醉剂,但不管能麻痹多久,终究会失效。
NO.2 考公务员/事业单位
- 为什么想考公务员?最直接的理由?
- 何为“稳定”?何为“铁饭碗”?与如今体制外大公司的差异在哪里?
- 父母的建议真的很重要吗?现实吗?替自己活,还是帮父母活?
- 工作形式与环境了解清楚了吗?进去后发现不喜欢怎么办?
- 如果想出来,我可以干什么?
- 多少时间能够达成你希望的薪酬目标?
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区别在于:你是想一条路走到底。还是想打开视野,迎接挑战。
记得曾经问过一个大学生:“在体制内面对同样过五关斩六将的能人,如何凸显自己的竞争力?”对方的回答是:“干不过啊!”听起来很好笑,但现实就是这样,想要超越,需要更多努力和更加用心。
NO.3 体制外企业
- 有目标行业、企业和职业吗?认真地分析和研究过吗?
- 目前的专业能力与目标职业匹配吗?
- 目标公司是否有晋升和发展的空间?
- 为尽快拿到offer与适应职场,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努力?
- 能接受加班、出差和复杂人际关系吗?
- 受得住压力和打击吗?受不住怎么办?
其实职场中无论从岗位来说还是发展来说,方向都很多,即使我们在进入职场前没有真正明确自己的方向也没有关系,进入职场后我们可以通过更深刻的体验,去寻找与尝试。
职场中是否有所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守得住那份执着,沉的下心,并且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毕竟是看重业绩的地方,要明白,比“及时、准确”更能凸显能力的工作要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业绩”。
组合牌难打,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精力做到专注,无法专注就无法了解更多信息,也就无法做到最好,成功率自然就会降低,这个道理我们得明白。现实中很多人表面上是在主动选择机会,但事实上却是在被动接受机会,而产生这个现象的助推器就是天天萦绕在耳畔的“老师说”、“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