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初九
现在凌晨两点,来到这个世界刚98天的宝宝正在酣睡,我爬起来坐到书桌前继续码字,内心的话语喷薄而出。从怀孕到产假这段难得的慢时光里,思考很多,内心沉淀很多。
我是一个农村来的娃娃,穿了八年的军装,对部队的体会越来越多。从天真无邪的放牛娃,走到今天,回望过去,一直在单打独斗,却也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高考填志愿时,班主任对我要报考军校的想法不是很赞同,意味深长地一笑,说“去那里,我们普通家庭不好进”。感谢老爸,虽然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最远就去过我们市里,却懂很多道理。体检要花几百块钱,且要到省会,我听了班主任的话,觉得算了,但老爸说一定要去,录取不上就当这几百块钱丢了。在当时,几百块钱对一位农民来说,不是小钱。于是,就稀里糊涂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踌躇满志地踏上星城的土地。后来我才知道,对一个女孩子,没花一分钱找关系,进入部队系统有多难。
大学里高手云集,而且各方面素质都很高。在那里,我感到很自卑,无论是学习还是体能还是社交还是竞赛还是见识,我都不是拔尖的,突然就迷茫了,不知道我的人生走向何处。那段时间,我很郁闷,想出去散心,却出不去。于是,我经常出没图书馆,在那里读乱七八糟的各种书,还写了好几本笔记;经常在周六晚上到空旷的院子里散步,安静的道路,辽远的天空,使我平静有归属感;经常强颜欢笑,用各种方法掩盖内心的不安。我不聪明,资质可以说平庸,所以,花了近两年时间才调整过来,而彼时,大学时光已然所剩无几。关于毕业分配我懵懵懂懂,有一天,教导员把我叫过去,说分配名额下来了,你去某大城市某旅,我问有没有离家近的。当时女生名额只有蚌埠、襄阳和某大城市,我想去另外两个,教导员说这是上级定好的。没有办法。后来我才知道毕业分配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初入单位,被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是怎么分到这里的,你找的谁的关系?”,每次我都会解释说,“没找关系啊,就直接分的”,然后就是对方斩钉截铁的不相信,“不可能。不找关系是不可能分到上海的”。我说真的没有。问的人说真的不信。后来也就懒得解释了,随便怎么想吧。
单位的特殊性质和历史传承,决定了单位大部分人尤其是女干部的工作状态,基本的价值观就是:工作闲,待遇好,地位高,就算转业也能是公务员或事业编,挺好的啊,没有什么成就,却一辈子不用愁。所以就“混”下去啊。可是这就是我要的人生嘛?我辛辛苦苦读书这么多年,为的就是过这样一种生活吗?就为体验这样一种生命吗?我不这么认为。难道我从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走到今天,成长为一位军官,就是为了能够“混”?
于是,经常自己一个人,绕着操场一圈一圈地跑,没有人和我作伴,没有人给我卡表,只有自己,一步一步;我认真参与和我相关的每项活动,从出操到带车,从三公里体能到理论考核,再到参谋技能,在一次上级考核中,小露一下脸,三公里优秀,理论一百分。就是这样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尊重。两年后,一个平常的下午,干部科问我要不要报名考研?我说要。
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只是我深爱着这身军装,爱它代表的情怀:我只知道,我要抓住提升自己、沉淀自己的机会,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尽己所能,为军队建设增砖添瓦。明年年底就要毕业了,我不知道迎接我的是什么,但我知道无论何时,我都有一个信念:我的人生不是拿来“混”的,我会一直努力。我不能对不起身上的这身军装。
写下这些经历,是想和与我有同样人生配置的人分享,也是对自己二十多年人生的一个回顾,希望对更年轻的亲们有所启发,同时也激励自己,再接再厉。
要说部队里调职调衔都是凭实力,没有暗箱操作,没有凭关系靠人情,那就太鸡汤了。但是说完全就是靠这些,那就是愤世嫉俗了。事实上,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一、提升内力。
我很荣幸生在这样一个开化的社会,在这里阶层是流动的。我的经历让我深切地明白,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些人是靠“关系”来的,但不是全部,总是有一个通道是留给实力派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打通这条通道,而不是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对“关系户”的嫉妒和中伤上。那是他们的人生配置下的生命,不是我的。所以,先不要急着自卑或者抱怨,从而或者自甘堕落或者满腹牢骚,先根据自己的人生配置,把自己能做的尽全力做到最好,提升内力,再来谈论公不公平。
二、多读书,多思考
如果实在不知道做些什么,(虽然我觉得这不可能),那就多读好书。读书的好处,随便一搜,到处都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多如牛毛。我不爱喝鸡汤,更不喜欢煮鸡汤。但于此我还是要提,人丑就要多读书,人穷更要多读书。因为我能走出大山,来到更宽广的世界,就是归功于读书。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太多见识,而读书是拓宽一个人格局的最好、最便宜的方法。
三、志存高远
农村的孩子,大部分情况下,会见识短浅,这我承认,否则我也不会在军校时对部队那么后知后觉。但那又怎样?就少了拥有梦想的权利吗?世上最怕的就是人穷志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