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母亲的散文诗集《云》做序,是我作为儿子的荣幸与骄傲。
我母亲生于50年代,她的梦想是朝音乐、文学艺术的方向发展,在她最宝贵的年纪遇到了知青时代,她的学业被迫中断,只到初中。
但这并没有阻断她的‘梦’,她在农村当起了教师,教孩子初级的语文与音乐,孩子们都喜欢她。
在之后的岁月里命运给母亲安排了其他‘道路’——
作为知青返乡安排到一家工厂做工,当时可没有什么自由择业,母亲体格娇小,擅长脑力工作,却不得不从事起体力工作。
在我5岁时母亲选择了离婚,带着年幼的我东奔西走,由于有我这个‘累赘’,也使得母亲错过了一些对她人生有益的姻缘。
母亲虽有遗憾但决不后悔,因为她把守护我健康成长看得比她的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母亲从不在我面前哀叹,只是默默地守护我一天天成长。
母亲的坚韧,在我看来一是她性格使然,二是有大智慧。
有大智慧的人总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遇到困难,一直停在原地手足无措,怨天尤人。
母亲50岁,无情岁月已耗去她大半辈子的时间,母亲自己也清楚她的语言文字功底薄弱,只有初中水平,所以她的闲暇时间,基本都是在看书、不断地自我学习。
当然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享受沉浸在书中的快乐,母亲只是把读到的东西转化为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我作为儿子,自认为对母亲已经非常体贴、孝顺。在嘘寒问暖有余的同时,即便我很早就知道母亲在写着她喜爱的文学创作,但我并没有真正‘上心’过母亲的事,我满脑子想着的都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
时间的沙漏无情地倾泻着,任由一名如花似玉的少女慢慢变成一位头发花白、年近古稀的老人。
我突然意识到我该为母亲做些什么,比起对母亲物质上的呵护照料,她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
母亲的写作,不求富贵,不求赞誉,只是希望把她自己认知的人生哲学,世间百态,用自己的文字展现出来,希望有缘人能读到,如果能有助于人,那是更好。
所以我决定替母亲把她的文集发布在网络上,也希望能为母亲找到她晚年志同道合的知友。
文集中的部分字句在我看来,还有待改进,但我还是决定不加入我的修改,原滋原味的放出来。
该文集里除了部分母亲手稿产生的错字,其他都保持了母亲文章的原貌。
因为这是我母亲的文集,从她的逐字逐句里,才能感受到她的心境与时代感,如果我擅自介入,无疑是在破坏母亲最宝贵的事物。
此散文诗集包含了我母亲近20年来的创作,由于时间间隔跨度大,部分作品已忘记是哪一年创作,该连载也根据母亲的筛选,展示了其中一部分,还有大量内容,我并未摘抄。
母亲把她的散文诗集名字定为《云》,我是能理解其中奥妙的,因为母亲常说自己是天上的一片云,风到哪里,她到哪里,顺其自然,纵观万物。
我本人是研究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学者,我认为母亲对世界观、人生观的认识与道家一致,遇事不强求,顺天而为。
母亲生性豁达、闲云孤鹤,她从不随大流,只随自己的内心。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