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当父母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比较多的做法就是靠说,不停地说,比如:你要多看书,要多去运动……如果孩子不听,自己就纠结:哎,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一点都不听话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也许你不知道,想要达成你想要的目标,你少做了很多。
其实,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比如学会阅读、跳绳、跑步、打球、学习、跳舞、做家务等,我觉得有三个大的步骤是我们要做的:
最先,给孩子创造一个与做某件事相匹配的环境和氛围;
然后,设法让孩子对这件事产生兴趣;
再接下来,就是方法,具体指节奏性的指导 、鼓励和肯定。
以上三个步骤也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氛围
这次疫情,朵朵连续一个多月呆家里,我深有感觉。
今年我们是第一次住进一个新小区,在那里,她没有认识的小朋友,家里玩具类的也很少,加上她自己又还不能完全自主阅读(很多字不认识),更多时候,要么就是我们陪她玩,或者就是去楼下滑滑梯。
后面一段时间,我和她妈妈都在家里忙各自的工作,不能陪她,那也不能一直玩滑梯,所以一些时候,我会给她手机,让她去看一些儿童类视频或认字游戏,她挺喜欢。
不过我逐渐发现,她跑来问:“爸爸,我能看会儿手机吗?”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而且有时不给手机还会很不高兴,这时候,我内心敲起了警钟,我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不能一天就这样看手机过完,太空虚,而且容易把她陷进去。
当然,她想玩手机,我很理解,主要是无聊嘛,不好玩(小孩子的重点是玩),再加上,我们大人一人一手机,难免会有“模范”影响,大环境摆在这儿,不能怪她。
于是我开始想办法,我想让她的时间更充实起来,而不是总看手机。琢磨了一下,我打算让她玩(学)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溜冰,跳绳、下棋之类的。
OK,那接下来,就是要给她营造良好的基础氛围了,我做了几个小事。
首先,我跟家里其他人说,以后看手机尽量不要当着她的面,减少这种“带头示范”作用。然后,我和她妈妈也见缝插针地腾出一些时间来陪她玩,并带去认识新的小朋友。通过这两点,把基础氛围热起来了一些。再接着,我相继买来了跳绳、皮球、溜冰鞋,有这些东西在家,她就会时不时地去玩一下,后面又和她商量,一起学习剪纸、下棋,还有炒菜这些事情。
这样,给她营造出一个“不玩手机”的氛围,如此,情况慢慢有了好转。
氛围,就是一个人能量的渠道和来源,很多时候,当没有氛围,一个人很容易陷入一种无力和难以自控的状态。这点,对于普遍的小孩来说都是如此,因为他们本身还处在“外求”的阶段,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内在缺乏能量,易受环境影响的孩子。
而父母往往就是孩子的最大氛围因素,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带给孩子怎样的影响和感受,也一定要思考,我们该为孩子创造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不重视,等到后面才来抱怨为什么孩子有这那毛病或不好习惯,就只能怨我们自己了。
兴趣
这是继氛围之后非常关键的一步,其实,氛围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带动出孩子的兴趣。那么,我们要如何引起孩子的兴趣呢?
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要让一个东西变得好玩起来,使其“有趣”,另一个是让孩子知道做了某件事之后有哪些好处,知道其如何“有用”。两者当中,“有趣”更重要,尤其是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
当有了这两个意识和思路之后,关键是“如何”,比如,如何让一件事变得有趣?是的,个人觉得这其实是父母最需要花时间和伤脑筋的地方。
就像,我想让朵朵喜欢溜冰,我怎么做呢?
第一个,好玩、夸张的描述。我向她描述这个事情多么有趣,多么的好玩,可以这样做,可以那样弄,哈哈。要评判自己的描述好不好,就看孩子的申神情,如果孩子被你说的有欣囍带笑、或两眼放光,深甚至有跃跃欲试的感觉,那就很成功了。补充一下,描述过程中,自己的神情、语气、语调和动作更重要,因为这些东西才能正常传达出“有趣”的感觉。
第二个,精选看上去有趣的视频。我从网站上找几个滑的很“6”的小朋友视频,当她看到她的同龄人玩得这么起劲的时候,我分明看到看到她的眼神里发着光。
第三个,去现实中感受。我知道家附近的一个广场上有人滑,所以找了个时间,专门带她“路过”那个地方,然后当做偶遇的样子告诉她:哇哦,他们在滑冰哦,好厉害!她看得很入神。
再补充一个:可以不要让孩子立刻实现尝试的想法(看具体情况),而是延长她的期待,掉一下孩子的胃口。哈哈!就像这个溜冰,当初给她看完第一次的时候,她就有兴趣,说要滑,但我并没有,而是下次再找合适的机会再一次刺激和加强她的兴趣,直到我感觉她“很想要尝试”的时候,才正式让她去做了。
“有用”的部分我就不多说了,我相信这往往很多家长最常说的,也最擅长的部分。意思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当她做了这件事后,她会得到哪些好处。
但要提醒的是,这种“好处”,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说,而不是站在我们大人的角度。孩子们都很单纯,尤其是年龄越小的,他们想要的往往非常简单,可能为了得到妈妈的一句“你真棒”,可能只为得到一颗糖,可能只为能告诉朋友“我会什么什么了”等等,我们看似没啥,但对他们来说,足以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了。
方法
做好了以上两步之后,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了,这时候孩子有了想学习、和尝试的欲望和兴趣,也有氛围的推动,如果我们再加以正确的方法,就更能让孩子开心地持续下去,最后拿到成果。有5个方法建议参考。
(1)准备
做适量知识准备,让孩子内心有底,更有信心去迎接。比如让孩子滑冰之前,就先简单教一下怎么穿戴,怎么平衡,怎么使力等。
(2)体验
就是做初步的尝试。对于“初次体验”非常重要,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是否愿意继续下去。那么在这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两点:一个是我们自己要保持持续“放松、有趣”的状态,创造包容、轻松的氛围,千万不要一会儿说教,一会儿指责,一会儿叹气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多给予持续不断地鼓励和肯定,要持续不断,在任何时间段内都要能找到值得肯定的点出来。
(3)指导
当做了这两大步骤之后,才正式开始接受培训,而培训也要遵循“示范——尝试——指点——放手”循环的步骤,不要光让自己玩,要给陪伴,并且是高质量的陪伴。
(4)肯定
每当有一点点的小进步,必须要及时给予肯定,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是贯穿始终的。孩子会在这个过程获得自我价值感、成就感,并不断加强自信,进而成为她前进的自我驱动力。
(5)放大
当完成一个小目标之后,用“鼓励+榜样”来阶段性地、有节奏性地放大目标和提升挑战高度。比如让她看到,某个同龄人不光能这样滑,并鼓励她:“哇,还能那样耶,好酷哦,要不我们也试下?爸爸相信您可以做到的!”
以上就是我们“想让孩子做某件事,并让他愿意持续,且做出成果”的时候,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和流程。你会看到,“做之前”的部分需要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因为它确实很重要,也非常值得,因为如果前面不做,后面你可能得花几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去推动,而效果还不一定好,甚至干脆只能放弃。
有了这样一份“用心”,相信孩子多数时候就能开心、自主地去做某一件事了,而不需要家长成天在后面盯、催。如此,不仅能提升孩子的内在品质,锻炼孩子能力,同时也可以把家长的时间解放出来,不论对孩子还是家长,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 END /
文 | 一点老师 | 原创,转载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