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4讨论成长话题

这半年我的积累内容,显然对于日期还不够熟悉,还没有习惯以25大头,似乎做总结24年的事情还在昨天一般,已经过去了马上一半的光景。

也是因为计划不够充实的缘故,每天如果没有目标在支持,自己似乎就是会没有动力,并且容易困倦。

好在,我其实已经发现家里的好书,还没有仔细阅读。我第一天去少儿图书馆借的那本书《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我看到了北大这两个字,作者可能表达的是课程。而我接收到了一个信息,这本书也是值得了,就是不要让孩子的善良被人利用了,注意拒接的方式要委婉一些,就是对7岁孩子的安全教育,如果遇到强大的敌我不明的邀请,是否要跟着出去的这个决定,拒绝要明确,态度要委婉。

爸爸说,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这个可以吗?

是不是一直待在家里,根本就不会遇到坏人呢?27岁留学归来的学生,在家里的处境就是安全的吗?是否能够让孩子一直处于真空的环境中,是否能够为孩子兜底呢?是否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

所以哪怕我借了图书馆的书,还是需要先把家里的这些书消化完成。已经用四天的时间,早期直播完成了一本《教育的情调》这本书的阅读。关注量都是其次的,我就是需要专注阅读,理解内容,避免让自己分心。想要在这段时间证明自己的能够早起,能够专注的状态,能够提起来一天精神的充实时光。

比如自己阅读的是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2》这本书的阅读,自序的前面自己读到了成长的苦难,成长中需要的很多进程。张老师提到的起跑线,如果说是出生前的营养补给,出生之后的饥饿状态的话,此刻我的孩子这两点是补充足够的,如果需要的水果,蔬菜我恐怕也在顺便补充了双份,孩子的稀缺感完全没有的,根本不稀罕,准备多了,都下肚了,所以我的功课就变成了完成消化双份的储备。运动和减肥成了假期的主旋律。


书中内容提到了早餐营养的补给,提到了成长中需要的鼓励和爱意。我特别感谢孩子能够主动拥抱,能够给到爱意的吻,说来惭愧,我还是不能主动表达这份关心,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能量补充,因为做了妈妈,所以孩子在向我传递需要的同时,让我明确自己需要首先做到,才能给足了安全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