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苏洵:一个男人真正的成长,是从做父亲开始!

苏洵,北宋文学家,擅文论,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门三父子在唐宋八大家里占得三席,冠绝古今,成千秋佳话。

当然,在三苏之中,大多数人最熟悉的大概是苏轼,北宋文坛领袖,扛起宋词半壁江山,开豪放词派,留下名作无数。其弟苏辙,亦是响当当的人物,官拜宰相,留名青史。

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三苏中的苏洵,历来让世人称道的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成功,他的两个儿子能有后来的成就,断然离不开苏洵对他们的引导。可除了作为一个父亲的成功,他个人的成就也不能忽视。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苏洵早年间却不好读书,其父苏序对他也是“纵而不问”,青年的苏洵颇有任侠之气,常年游荡在外,不务正业。

而当苏洵二十五岁后,突然性情大变,开始勤奋读书。三字经在谈到勤学时,也曾用了苏洵的事迹作为典故: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二十余年的寒窗苦读,苏洵不读死书,对科举考试也颇为淡泊,他不擅长作“八股文”,因此到最后也没能考中进士,但这也不阻碍他扬名立万,没有文凭,却同样凭真才实学成为一代文学大咖,成了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位没有进士及第的大家。

纵览苏洵的一生,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出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当时苏洵性情大变的主要原因就来自于自己身份的转变。

毕竟,当一个男人成为父亲开始,就又多了一份责任。

少年游荡,不求学问

1009年,苏洵生于眉山小有名气的苏家,其父苏序是一位当地有些文化和见识且性格简易、豁达的农民。苏洵对其父亲有介绍:性简易,无威仪,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与人交,无贵贱皆得其欢心。见士大夫曲躬尽敬,人以为谄,及其见田父野老亦然,然后人不以为怪。

苏序自小便重视子女的教育,按照他的安排,苏洵和苏澹、苏涣三兄弟都将走科考入仕的道路。

但少年时后的苏洵却不好读书,对诗书更是没有什么兴趣,小小年纪就四处游荡,走过不少地方。

父亲苏序对苏洵的两位哥哥“教训甚至”,但是对于苏洵的不务正业,却“纵而不闻”。旁人好奇,屡屡追问,苏序答:“非忧其不学者也”。

苏序认为苏洵脑子聪明,却不擅长科举考试的诗赋、记问之学。让一个严重偏科的学生为了考试去学最不擅长的科目,收效自然寥寥。但只要他下决心苦读,是能够“大究六经百家之说”的。苏洵去名山大川嬉游,访友拜师,也是学习、开拓眼界。苏序对儿子充满信心,不用科考来束缚他,给了他足够的发展空间。

苏洵后来回忆说:知我者惟吾父与欧阳公也。

苏序懂得因材施教,能够包容苏洵的“不务正业”。他自己读书“务知大义”,不做死学问,对科举考试的态度也很淡泊。据传,苏洵的哥哥考中进士,喜报传来,苏序在村口淡定地下完棋后才醉醺醺地骑着毛驴颠回家。他的旷达以及对科举考试的清醒认识对苏洵乃至苏轼一辈都产生了影响。

青年成家,不思进取

18岁那年,苏洵迎娶当地程氏,也就是后来对三苏有着深远影响的程夫人。

当时这桩婚事可以说是门不当户不对,“程氏富而苏氏极贫”,程夫人的祖父是录事参军,父亲是大理寺丞,而苏家“三世皆不显”。一个是官家千金,一个是布衣百姓,在阶级固化的当时,这桩婚姻或许并不被人看好,可难得的是。程夫人知书达理,孝恭勤俭,在苏家家景逐渐凋敝时,有人劝程夫人去求家境殷实的娘家接济,程夫人却坚决不肯,她不愿意苏洵被人笑话“求于人以活其妻子”,如此良妻,可谓典范。

而当时的苏洵,刚刚经过一次科考失败,又立马过上了乐不思“书”的生活: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

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

新婚燕尔,苏洵俨然一个不回家的浪子。

程夫人心知苏洵有过人之才,是一个潜力股,只是目前尚无斗志,于是默默操持家务,无半点埋怨催促之举。

而苏洵所有的转变,是从第一个儿子降生开始。

生儿育女,性情大变

1030年,程夫人为苏洵生下一子,名为景先。

过了两年,随着儿子慢慢长大,母亲又突然病逝,原本不宽裕的家庭陷入困窘,也正是那一年,25岁的苏洵幡然醒悟,开始发奋读书:

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

和中唐韦应物“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如出一辙,二十六七岁的苏洵浪子回头,可不一样的是,韦应物重诗,而苏洵则重文。

苏洵自恃才高,却在一次乡试中落第,他痛自检讨,再搬出几百篇自己的旧作细读,不禁喟然叹道:“吾今之学,乃犹未之学也!”愤然将这批旧稿,一把火烧个干净,决心取出《论语》、《孟子》、韩愈文来从头再读,好几年的时间,苏洵每日端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并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写任何文章。此时,苏洵已二十七岁,苏轼出生。

1039年,幼子苏辙出生,苏洵已经历两次科考,均不中。

37岁这年,屡试屡败的苏洵终于接受了自己的“考渣”体质,决定不再把时间浪费在考试上。他一把火烧掉十年中为应试所作的数百篇文章后,继续埋头苦学。只是,从此他不再是考生苏洵,他要为自己读书、为解决问题写作,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思想家和文章家。

苏洵潜心研读先贤经典,考证古今政治成败,从先贤的经历中汲取思想精华。一开始他只读不写,一直到各种思想层层累积,各种情感在胸中激荡。五六年后,他终于能够在下笔时思接古今,纵横驰骋;终于能够在针砭时弊时心游万仞,畅快淋漓。直到此时,他被考试所累的天赋和才华才迸发地淋漓尽致。

发愤图强,育儿成才

随着苏轼和苏辙慢慢长大,苏洵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也开始提上议程。

对两个儿子轼、辙的教育,苏洵则卓有眼光地抓了求真务实、探源溯流的学术思想和应考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这是因相夫教子而名闻天下的程夫人所不能包揽和代替的。

苏洵在眉山一代交际甚广,既有董储一类清正的地方长官,更密切的是“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史经臣一类士君子(苏轼诗《答任师中家汉公》)。这种人际关系、环境的创建,为轼、辙坚定不移地读书上进,增加了筹码和动力。

而更为重要的是,苏洵把言传身教四个字做到了极致。

“先君昔未仕,杜门皇祐初”(苏轼诗《答任师中、家汉公》)说的是苏洵率先垂范,闭户专心读书。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暇窥园葵”(苏轼诗《送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我时年尚幼,作赋慕相如”(见《答任师中、家汉公》),讲的是苏轼受其影响,立志向汉朝大文人董仲舒、司马相如看齐学习。

“念昔各年少,松筠閟南轩。闭门书史丛,开口治乱根。”(苏辙《初发彭城有感寄子瞻》)说的是兄弟二人在父亲苏洵的指导下,读书习文,以及当时的心态和感受。

三苏游京,名声大噪

胸怀大志的苏洵始终抱有“学而优则仕”的期待。1056年,苏洵带两个儿子进京赶考。

苏轼苏辙一考中第,一门同中两进士,轰动京师。

苏洵人生中的高光时刻,终于到来。

短短的一年时间,三苏文章刷爆了京城头条,苏洵也以布衣身份在文坛占得一席之位,当时巨擘韩琦、欧阳修、张方平等人皆对苏洵的文章赞赏有加:

贾谊不能过也。(韩琦)

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欧阳修)

如大云之出于山,忽布无方,倏散无余,如大川之滔滔,东至于海源。(张方平)

一时之间,苏洵成为众多名士的座上客,出入达官贵人宴会之间,王公大人们争相求见。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苏洵回想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寒窗苦读,屡考屡败,无一功名,没想一个“学渣”却教出了两个学霸。

看到两儿少年得志,想到自己大器晚成,苏洵踌躇满志。

也正是三苏在京城无限风光之时,程夫人却病逝在家:

与子相好,相期百年。不知中道,弃我而去。

嗟予老矣,四海一身。自子之逝,内失良朋。

丁忧期后,苏轼苏辙入仕为官,苏洵也因文名扬天下得到举荐,开始了短暂的仕途生涯。

半百入仕,病逝京师

1058年,宋仁宗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苏洵推脱不去,写信回复:

自以闲居田野之中,鱼稻蔬笋之资,足以养生自乐。

俯仰世俗之间,窃观当世之太平。

其文章议论,亦可以自足于一世。

不难看出,苏洵心中还是有一些壮志未酬的牢骚,洋洋洒洒一篇文章,最后还顺便提了几条治国的建议。

1060年,苏洵年过半百,被授为秘书省试教书郎,后来朝廷修礼书,又改任其为霸州文安县主簿。

四年之后宋英宗治平二年,《礼书》百卷顺利修撰完成,此时,苏洵已经57岁了。

在一次宴会上,苏洵开怀畅饮,并赋诗一首: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九日和韩魏公》

壮心偶傍醉中来,此时的苏洵,依然没忘记报国安民的抱负。

可不幸的是,一年之后,苏洵卒于京师,终年58岁。

天下震动,“自天子、辅臣至闾巷之士兵,皆闻而哀之”。

宋英宗诏赐银绢,韩琦赠银三百两,欧阳修赠银二百两。

苏洵一生终于完成逆袭,为自己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他为人子,不忘父志,不负父愿,二七始读书,成大家光耀门楣。

他为人父,悉心教育,言传身教,集百家所长,创苏家文学神话。

他为人臣,真知灼见,言之有物,论家国时弊,以策论辅佐朝政。

苏洵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师从名门,没有考取文凭学历,但他却中年奋发,自学成才,其文上能够和先秦孟子、汉代刘向、贾谊的文章相抗衡;下可以和唐宋第一流的散文家韩愈、欧阳修分庭抗礼。有《六国论》、《权书》、《衡论》、《几策》等名作流传于世。更让世人称道的是,苏洵教子有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老爸,一手打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苏氏豪门。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苏洵,宋代文学史、思想史、教育史,乃至历史,会是多么黯然失色。

​谓公为寿,不登六十;谓公为夭,百世不亡!

苏洵的一生正印证了那一句话:

只要愿意努力,人生最坏的结局不过是大器晚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445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88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0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6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45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8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1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23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4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6评论 4 32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9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2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Hi,大家好,我是李婷Kris,欢迎来到《品牌和营销:从入门到精通》第34讲 — Big Idea才不是越Big越...
    莹姐姐ying阅读 1,168评论 0 0
  • 我想大部分的人心里都有在乎的人,或许他(她)在身边,或许不在,但是你还是很在乎很在乎那个人。 可巧了,我偏偏就是这...
    任云飘阅读 982评论 0 2
  • 尐S阅读 221评论 0 0
  • 一杯一盏一竹觥, 道萧瑟,寒意浓。 离离无声曲, 芸芸寂寞歌。 恍然心间莫如是, 北海锦,南山钟。
    吴凡风之翼阅读 61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