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骑在1990那一年出生的,不知道究竟算是80后还是90后,反正无论是80还是90,这两个年代的人都不喜欢被人用这样的标签称呼着。
前一阵子《匆匆那年》的网剧一阵热播,我也追着看了几集,但是后来还是弃了,不是拍的不好,是实在拍的太写实。从开头拳皇97的街机开始,就好像看着属于自己的属于朋友的故事,被重演一遍。起初的年少轻狂,张扬恣意,到后来的各种分离相聚,过去的那段时光似乎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挟裹着向前,无法抗拒。不过作为从小被以成为学霸为目标培养的我,并没有和大帅草谈恋爱的故事(当然最后我也没有成为学霸)。
前几天,因为出去旅游和我爸吵了一架。他提着这样那样的建议,我却觉得他所说的早已经严重过时。网上订票、订酒店、搜索餐厅…种种琐碎的事情,我已经独立的去外地很多次,比他懂得要多得多。后来有一天早上坐地铁,看到一个爸爸送孩子上学,突然想起了我上学时候的场景。
那个时候,并没有贵到120万买4平米的学区房,也没有三轮五轮的面试。据说小学的入学面试就是老师问问9+7等于多少,我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告诉老师:“好像是15?”从此奠定了我这一辈子的数学基础。因为学校离家些许距离,接送我上下学自然成为了我爸的任务,代步工具自然是自行车。每天坐在自行车上,我爸就开始给我讲历史故事,讲英语,讲自然现象,短短的10分钟车程成为了我每天的第一课堂。虽然后来我得知他的英语是当年和学校里一个索马里留学生学的,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小时候的我把他当做一个无所不知的人。
认识我的朋友无须担心,当时我还是一个非常轻盈的少女,骑车带着我并不是特别大的负担。因为当时我爸还在外地工作,所以接送我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爷爷身上,但每次还是非常期待我爸回到北京,重新开始每天路上的一节课。
出差也有出差的好处,他每次坐飞机回来都会把飞机餐留着带给我。这件事放在现在的我来看简直有点不可思议,我也不知道自己小时候为什么会对那一盒面包榨菜黄油和塑料刀叉异常着迷,每次听说他飞机快到了,我就有一种即将吃到法式大餐的喜悦。甚至还攒了一堆塑料刀叉舍不得用,一定要在某个周六清晨让我妈煎一个荷包蛋,然后再郑重其事的执行一场使用刀叉吃蛋的仪式,并且高冷的觉得全世界可能只有我会知道叉子其实应该拿在左手。
和飞机餐一起到来的还有许多漂亮衣服。我爸在南方工作,也就是现在的江浙沪包邮地区,可以买到很多外贸原单。当时杰克马的生意还没有做起来,那些原单自然也都是真的,质量好到可以我穿完了给我妈同事的孩子穿依然无压力。是的,我小的时候还会穿大孩子留下来的衣服,而我的衣服也会被传给再年轻一点的小朋友。所以我最初的审美都是由我爸建立起来的,带来那股属于南方的最清新的气息,我自然也觉得他时尚时尚最时尚。现在,每次我买了新衣服,他都会对我买的衣服嗤之以鼻,而我会表示“你的品位已经过时”,心里却还是会想起小的时候那些衣服和留在记忆里的时尚品位。
曾经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变得不可思议,一切又被新的“理所当然”取代。岁月呼啸而过,将曾经的懵懂无知远远甩在身后。我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可以不再依靠那双手的扶持勇敢向前。我们跨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在学术丛林斩杀一篇又一篇论文,在职场深海披荆斩棘。但你要知道,那双手的温度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