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诗词中,女性历来是被歌咏的对象,词人或托情言志,或相思缅怀,在瑰宝无数的诗词殿堂中,有三首格外打动我。
第一首是晏几道的《临江仙》,晏几道是北宋宰相兼著名词人晏殊的第七子,人称小晏,据说他在历代文人中性情算特殊的,身为官宦之子,却轻视禄位,恬淡自守,颇有几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风范,这样的他在官场和文坛中都是寂寞的,著名文人除黄庭坚以外都与他无往来,他结交了两位都是普通人的挚友—沈廉书和陈君龙,二人家中有几位歌女,名曰莲,鸿,蘋,云,她们聪慧有才艺,又都天真淳朴,小晏视她们为知己,其中蘋最为小晏欣赏,《临江仙》就是怀念小蘋之作: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上片写相思,楼台帘幕是以前与小蘋饮酒听歌之地,如今是人去楼空,酒醒梦后,无限惆怅,再及更远的追忆,去年春天怀念小蘋,独立花前,在微雨中看双燕飞翔,非常凄凉寂寞。下片回忆与小蘋初相见,不直接写她的容颜,而从服饰开始,说她“着两重心字罗衣”,一个清纯妍美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而这个少女又是有内涵才华的,透过下句“琵琶弦上说相思”,仿佛看到她纤手拨弦,眼波流转,神情幽怨。最后两句小蘋如彩云般归去,还有皎洁的明月相照,宛若仙子一般,超凡脱俗,无比空灵,不禁让人生出“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的惋叹,这两句可谓是全词的升华,也是小蘋人格魅力的升华。也许词人将其视为灵魂知己的小蘋过度理想化了,将本人胸中的意境融于词中,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篇有两句诗:“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真是千古同概了。
第二首,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这是写给王定国的一位叫柔奴的歌妓: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词人先是用“琢玉郎”道出了王定国的丰朗俊润,上天垂怜他,赠予佳人“酥娘”(柔奴)给他,这对天造地设的双壁人真是羡煞人。然后说到柔奴的才艺,自己作歌,歌技真是一绝,一启歌喉,沁人心脾,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为清凉之乡,再浮躁的人听之也会变得宁静。她去到偏远的岭南,归来后却丝毫没有岁月的痕迹,反更容光焕发,微笑时仿佛带来了岭南梅花的清香,别人都以为岭南是一个不好的地方,一个弱女子在那里应吃尽了苦头,她却淡淡地回应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语出惊人,连身为大文豪的苏轼也被深深折服了,这是一种多么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呀,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顺境或逆境,只要心灵富足安定,哪里不是故乡,不能安身呢?真是一个充满才情和智慧,外柔内刚的女子。
第三首是唐代诗人元稹悼念亡妻的《遣悲怀》三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䒰,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长夜终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第一首追忆亡妻生前事,妻子虽为女儿身在家中却受尽宠爱,嫁给家境贫寒的元稹后诸事不顺,日子艰辛,她却可怜元稹没有衣穿,翻箱倒柜为他找寻,元稹缠着她要酒喝,她把自己也许是陪嫁之物的金钗拔下来让他当酒去,吃着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拾枯枝落叶当柴火,没有丝毫怨言,一个贤惠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可悲的是,这样的女子在27岁就亡故,之后元稹升官发财,高官厚禄,爱妻却无福享受。
后两首为生后事,元稹对爱妻无比怀念,总是睹物思人,便把她的衣裳全送人,也不忍打开她用过的针线盒,他把对妻子的绵绵情思竟寄托到了婢仆身上,格外怜惜他们,也曾因日思夜想,在梦中给妻子送钱,患难夫妻永诀后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苦想怎样才能报答妻子的恩情呢,期待死后合葬或来世再做夫妻是多么渺茫的事情,诗人想来想去,觉得唯有用长夜不眠的思念,才能报答妻子一生的愁苦奔忙,“惟将长夜终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两句也真是语出惊人,这是一个多么至情至性的男人,也足见亡妻对他恩情至深,正如《诗经》所说:“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古今悼亡诗充栋,文学巨匠苏轼也曾写过,但这首从生活日常小事写起,读来情真意切,每每让人潸然泪下。
这几首诗词中的三位女性,一位仙气空灵,一位旷达智慧,一位温婉娴淑,各有韵味,却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让人深深回味,感谢古人给我们刻画出了这么美的女子,女子二字合起来即为好,美好,愿身为女子的我们,都留存一份美好在这尘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