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钢琴课老师给妈妈留了个作业,找两个电影给馨儿看,一个是《莫扎特传》,看名字就知道是写莫扎特的 ,一个是《永恒的爱人》,写贝多芬的。
馨儿最近在弹莫扎特的作品,我觉得老师想让馨儿多了解莫扎特以便能更好的理解他的作品。
前天找来电影《莫扎特传》给馨儿看。电影比较长三个小时,馨儿两天内前前后后大约看了三遍,每次都哈哈大笑。特别是对莫扎特富有感染力的笑声喜欢的不得了,在家也是学个不停。
莫扎特是公认的音乐天才,四岁能作曲,小小年纪爸爸带上他去宫廷演奏。其实爸爸对他音乐学习既严厉又严格。
长大后莫扎特受尽磨难,离开家乡去维也纳做自己音乐人。莫扎特不听爸爸的劝阻,坚持要留到维也纳并且未征得爸爸同意结婚了。
爸爸来维也纳看他们,可是莫扎特的生活让爸爸很失望。莫扎特带爸爸去参加化妆舞会,爸爸还是怒气冲冲。
才华横溢的莫扎特在维也纳过得并不顺利,人人都喜欢他的音乐,包括奥地利皇帝。
可是被他才华压抑的人怎能不气恼。在没有莫扎特的时候他们还是趾高气扬的乐师,但他们的音乐与莫扎特相比简直无法同日而语,莫扎特的存在严重影响他们的饭碗。
下面这张截图是莫扎特改编宫廷乐师萨列里的作品,经他一改原来死气沉沉的曲子一下明亮起来,带有强烈的莫扎特风格,明亮清澈透明。迎得皇帝和大臣们的欢呼赞许,但他不知道被人嫉妒被人暗算从此开始了。
莫扎特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不懂世俗社会的勾心斗角,有着艺术家清澈透明悲天悯人的气质,所以单纯的莫扎特在维也纳吃不开也不意外了。
莫扎特的曲子都带有他这种个人气质。都说莫扎特的曲子简单,可是弹好真是不易,所以有的人说能弹好莫扎特的曲子一个是儿童,天真纯洁,一个是老人,悲天悯人。
影片的后三分之一一直在演在贫困线上挣扎的莫扎特拼命作曲,养家糊口。不过他的作品却还是带有明亮的色彩。
莫扎特是一位高产的音乐家,据说莫扎特一生活了35岁,有人算过一个人一天工作8小时不休息,就抄莫扎特的曲谱,35年也抄不完。
电影演莫扎特去世前,写他最后没有完成的《安魂曲》,真是精彩,也是电影的高潮部分。
莫扎特说萨列里写。莫扎特说的很快,音乐就在他的脑子里,喷涌而出,萨列里跟不上。
萨列里想不出来。
莫扎特是不有点鸡同鸭讲的感觉。
以后每次莫扎特说完都要问萨列里记下来没。可见俩人水平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这些地方莫扎特说的调、音我可看不懂了,馨儿还能明白。
到现在萨列里才感受到音乐的棒。
最后莫扎特还是没有完成这部伟大的《安魂曲》。
今天在看莫扎特传这部影片百度介绍发现,莫扎特是个左撇子,电影完全忽视了这一点。
同为左撇子的我,也心里暗暗惊叹,哇,又一左撇子同胞。但这也不能说明左撇子有什么艺术优势,只能说左撇子莫扎特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为了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音乐家。
关于莫扎特的传记也写道,莫扎特自己说,人人都说我的天才,却不知我每天花多少时间在思考作曲。
事实就是天才在你玩手机的时候思考学习。跟左撇右撇子没半毛钱关系。
自从看完莫扎特,馨儿每天在家学莫扎特的笑声。天呀,阴阳怪调,一声两声犹可,架不住小朋友高兴就来两声。好难听。
难得和"艺术家"近距离接触,实在理解不了这笑声有啥好听的,也许艺术是相通的,但也要照顾下被挡在艺术这条路尽头的爸爸妈妈的感受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