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香港大學111週年,也是我港大畢業第九年。
一個人有幾個九年?這九年來,隔著香江,關注著母校一年又一年的變化,有挑戰、有機遇、有傳承、有顛覆⋯⋯而我,就像一個似近似遠的遊子一般,陌生又熟悉地靜靜地凝望著她。
作為2012級的一位學生,我與同學們有著諸多難忘的互動和回憶,與教授有著頻繁的接觸和思想的碰撞。其中不乏所學專業業界的泰斗,也不乏一些跨界領域的專家,這是作為港大學子的幸運。從理論到實踐,從課程到論文,對學術的熱愛始於港大一直以來所培養的「格物」氛圍,而港大所提供給我的上佳學術環境,讓我自由地探索、求知。住在德輔道西的我每每在學術研究苦思不得靈感之時則會經常地回到校園中,從陸佑堂到圖書館,從開心廣場到CYM文娛中心,從月明泉到Centennial Campus,思考的「足跡」印在校園的角角落落。
課堂內的求知、辦公室的工作並不能將港大的生活完全概括。課堂外莊內思想上的交流與室外的活動也加深了自己對人生的體悟。想到一幫人為了不同的目的發願結緣於薄扶林道,以釋迦牟尼的教導為指引踐行著、定義著青年人對佛教的現代理解和解讀。而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無疑也為鄙人開拓了觀察世界的眼界,而與香港本地青年的結識也讓我更多地去瞭解、認知和討論人生的各種價值觀和意義。社會的撕裂、精神健康的困擾、愛情中的迷惘失落、學業前途的探索等等內容讓我也更加真切地去學會以他人的視角看待問題。不少昔日的莊友也已成為今天依舊保持聯絡的好友,互相傾訴扶持。
十年來,港大遭遇了不少挑戰,我或多或少都有所參與。在校園內發起過倡議、也花了一些心思協助管治和建立制度,所作的一切,皆源於對學校的熱愛。很早之前我對「大學」的天花板認知是國立西南聯大,我也一直認為「聯大之後,再無大學」,而在港大的時光讓我體會到這間大學在培養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想這不僅僅是孫中山稱港大位其知識之誕生地原因,也不僅僅是張愛玲在這裡拿了兩個獎學金那麼簡單,更不是夕爺一句「光照了靈魂」概括百年,而更多的是港大代表了堅韌與頑強的「獅子山精神」以及1910年奠基那一刻起為全體香港人服務的定位。
港大百年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經歷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日本佔領香港、內戰⋯⋯百年前,港大「為中國而立」,在111週年之際,港大在百年古蹟陸佑堂為全港市民開設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每日提供兩千劑疫苗。感恩港大繼續為香港人民服務,感恩港大讓我遇到的一切,感恩港大為我帶來的所有,也感恩港大讓我領略到的氣節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