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子时起点,正是夜半;鸡鸣开始为丑时,黎明平旦为寅时,太阳初升为卯时,早饭时节为辰时,日上半天为巳时,日中为午时,日偏西方为未时,再饭为申时,日落西山为酉时,初夜为戌时,人定入睡为亥时。十二时辰中,几时最为重要呢,显然卯时最重要。举凡国府官署军营,一日劳作都从卯时开始。官署军营甚或作坊店铺,都在卯时首刻点查人数,谓之“点卯”。对于国都官员和君主,事实上要开始得更早。所谓早朝,一般均在黎明寅时上下。遇到宵衣旰食勤政奋发的君主,黎明早朝更是经常的。
当秦国面临六国瓜分之危难,景监前往周王朝寻求粮草、盐铁和兵器,景监早早起床以备面见周显王,却被告知辰时才能去觐见。对于早起晚睡的秦人是如何都不能够理解的。本以为是昏聩无能的君王,不成想,当景监感念其对秦国的援助,称其“万岁!”周显王却哈哈大笑:“万岁?何其耳生也!”他告诉景监,“回去传话秦公,秦国要强盛起来,要学文王武王,不要学我这等模样。秦国强盛了,我也高兴。”周显王认为,周室以礼治天下,战国以力治天下,犹如冰炭不可同器。若仅仅是战国权贵摈弃礼制,周室尚有可为。然则,方今天下庶民也摈弃了礼制,礼崩乐坏,瓦釜雷鸣。民心即天心,此乃天亡周室,无可挽回也。武王伐纣,天下山呼,八百诸侯会于孟津,那是天心民心也。今日周室,连王畿国人都纷纷逃亡于列国,以何为本振作中兴?
本以为醉生梦死的混沌天子,竟是如此惊人的清醒。他已经看透了周王室无可挽回的灭亡结局,却忍受着被世人蔑视指责的屈辱,默默守着祖先的宗庙社稷,苟延残喘地延续着随时可能熄灭的姬姓王族的香火。
通过周显王深刻的见解,我们看到了时代发展不可遏止的趋势,曾经的文明与辉煌显然无法在战国风云中寻得栖息之地,也感受到了战国风云变换的强烈气息。
不仅如此,我们也理解了“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深刻含义。我想,早起是为了惕利自省。对于君王而言,早起是为了发奋有为,保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和谐。对于个人而言,从短期来说,是为了每一天有序有效的生活;从长期来说,是在良好习惯的引领下,拼搏进取,以自我之坚毅果决砥砺前行,始终严格要求自我,以高度的自律为自己所追求的信仰而不懈努力。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主要得益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几代人的努力,是他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励精图治才换得秦国的强盛,虽然只延续到秦二世,虽然强大的过程中也有不得民心之举,但先辈开拓奋进、横扫八荒的过程却是充满荆棘的,是值得我们敬佩的!陈独秀先生的长子陈延年为自己制定的“六不”原则也体现了革命者对自我的高度要求,因为有比自己性命更重要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那就是为天下人谋福利。
从古至今,从不缺乏珍惜时间的人,但是却总是缺乏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永葆初心的人,希望我们能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毕竟人生很贵,青春难得,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把握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竭尽全力,不遗余力地为自己本是空白的人生增添色彩!这样的话:正如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