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在这本书里提到了他对日本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理解,结合我看到的一些其他资料,来看看日本企业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日本企业的忧患意识。在日本,矿产是很贫乏的,有一次王石去日本参观,看到一个金属冶炼厂,这个厂的冶炼技术很先进,守着一个贫矿,但后来这个贫矿也挖光了,怎么办?后来再去,大吃一惊,人家开始回收金属垃圾,就是从废旧电器里拆分出来的再提炼,而且目前的金属垃圾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了,从这个意义来讲日本已经是一个富矿大国,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人家就是有在这种忧患意识,基因里就有资源匮乏的紧迫感,逼着自己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
日本的企业敢于直面问题。当你去丰田在全球所有角落的工厂里参观时,会看到车间会有很多安全灯系统,通常总经理办公室也有一套或者能够看得到安全灯。这个安全灯的作用就是当员工发现质量问题时,可以拉下安全灯线,点亮安全灯使生产线暂停,丰田公司中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拉安灯系统。灯一亮,警铃就会响起,小组领导便会命令暂停生产。各类工程师、管理人员也会立即亲自赶到现场、掌握现实情况。日本人搞安全灯是为了什么?实际目的就是暴露问题以持续改善。
中国企业是什么情况?相比于暴露问题,基层管理者更喜欢瞒上欺下。而且只有当现场出现极为严重的问题时,领导和团队的其他人才会出现,而且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分析的地点绝不会在工作现场,而是在会议室!
为了把正确的事情做对,他们只找正确的方法。日本人喜欢把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流程搞得非常的细,并且给每一个人都提供一套详细、全面的工作指导书。换句话说,日本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聚焦在工作分析上,那就是针对正确的事情,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日本企业一般都搞终生雇佣制,在不能裁员的情况下,也就不能反复大量地去招新人。也就是说在知道了正确的事情后,没有办法去选正确的人,所以只能找正确的方法。相对于国内的企业呢?流程步骤规定一套,我做又是一套,强调灵活机动。所以中国的菜式多变,不同的人炒一个土豆丝都会有不同的味道,我们做事凭感觉,别人做菜每一种食材都要精确称量到克,我们看来可能不可思议,认为是迂腐,呆。我们加盐少许,醋若干,老外一看就蒙了,这个没法标准化,所以中国很难有肯德基这样的标准化餐饮连锁。当然就做饭来说,各有利弊。但就一个大的企业来说,尤其是以质量为生命线的企业,你再去灵活多变就弊大于利了。德国人在中国修路搞建设,每一层的材料的铺设厚度都是用尺子在量,一丝不苟,我们笑人家傻。我们造都是凭感觉,差不多行了,人家的工程可以用上百年,你的呢?可能几年就废了。
以上种种没有不爱国的意思,爱不爱国是立场问题,学不学习对手是态度问题,立场要坚定,态度也得端正,不能因为曾经战争的仇恨就屏蔽掉人家好的东西,这种态度是不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