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hat
安全感:人生最重的枷锁是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2.why
安全感会带来注意力的分散(分神)
(1)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肯定会把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
我们身边的人,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人是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的,他们时时刻刻被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吸引(或者,其实应该称作“分神”),他们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深入长期观察、深入长期思考。困在永恒的当下。
对我自己而言,院里的活动都想参加,考数字营销1+X证书,这是追求百分之百安全感的行为。
(2)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长期地观察、思考
放弃一部分安全感的目的是什么?
不“分神”,这样才能 深入长期地观察、思考
3.how
策略之一:
选择与他人合作——有效社交
具体:
(1)顺从父母给你带来的安全感(问答一 )
从小到大,父母都是你最主要的依靠。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使得他们并不敢轻易违背父母的意愿,毕竟这有可能是事关生死的反抗。
这种情绪延续到成年,大部分人依然摆脱不掉,他们可能从来都不敢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
我总是觉得,父母的阻碍可能反倒是最好的检验。它考验你是否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决定,最重要的是为这个选择负全责。
确实如此,自己在心理上过于依靠父母。自己还是蛮难跨过父亲这个精神的依靠,以前感觉父亲能解决所有问题,没有他不会的,没有他不能解决的。包括现在有很多事,本该自己想的,自己没有意识去想。
现在,发现也有他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几年,也感觉到父亲上年龄了。
自己需要主动的行动了。
第一、放弃部分安全感。
那现在要放弃什么呢?放弃对他的依赖,有些问题要主动去想,主动去做,主动去负责。
负责的意思是,不论这件事最后结果如何,我都一个人承受,不会连累父母。
迈出这一步很难。毕竟一想到今后出了差错,再也没人能够帮你,就会很无助。但是没办法,如果不放弃这部分的安全感,你可能永远也没办法迈出第一步。
主动去想什么问题呢?父母的身体,孩子的教育,自己和家庭未来的发展,这些其实都是需要长期观察、思考的问题。自己真的需要去做了。
第二、自己与孩子的相处
对于自己和孩子的相处和交流中,自己要留意,有时需要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哪怕错了,也要鼓励,培养他独立自主的精神。
(2)抛弃每个话题都参与的安全感,你将有更多注意力可以利用;抛弃追求稳定的安全感,你有可能迎来更多的机会(问答二 )
做法一:白天关闭朋友圈,晚上再集中时间补一补白天的事情。能保持这种做法,已属不易,自己可以这样去做。
但还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大家产生的联系,这才是更为有效地保持连接的方式。从长期来看,努力去做这种人。
做法二:对面子的认识
what:面子,其实在心理上来看,就是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why: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想清楚这两件事的重要等级:
第一、别人眼中的“好形象”带来的满足感。
第二、自身进步带来的满足感。
我想,还是自己进步更实在,所以经常问问自己,自己进步了吗;自己到底在哪些方面进步了?
真正的进步没那么容易。不光所需时间长,而且困难重重。最重要的是这部分没办法装,人最终是没办法骗自己的。
想要改变过度在乎别人眼光的方法,并不是一味地回避这件事,而是要让自己切身体会到进步带来的快感。
这种快感自己还没有体会太多,健身现在应该有了一些。
做法三:朋友圈带来的焦虑感
why:朋友圈为什么会带给我们焦虑?为什么感觉在朋友圈里,每个人都过得比我好!
因为朋友圈里的生活是经过筛选的。
how:尽量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放在应该做的事情上。
应该做什么?在“概念一 注意力”中,已经交代清楚了。
(3)在每件事上都过度追求这种安全感,只会消耗掉我们本来就稀缺注意力(**问答三 **)
做法一:对付拖延症
过度追求每一步都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其实在追求安全感),是不敢开始的最大障碍。
我需要接受一个现实:没有人能够一开始就做好。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边做边学
- 长期做,持续做
做法二:对待读书
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不要过于在意一年读了多少本?自己记住了多少?这些在意其实也在试图增加读书的安全感。
读书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应用读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
做法三:践行
一再被践行的思想,可以在你的大脑中形成新的沟回,最终变成一种本能。到那时候,即便你瞥到了类似的信息,也会非常淡定。
自己现在好像有一些这种感觉了,别人推荐的小游戏、好电影之类,对自己内心引起的波动已经远没有以前大。
做法四: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