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雨说,她不是花痴,回想自己,倒是痴过的。去年春天,急切地四处看花,仿佛错过了,就会抱憾终生。而自己做过最痴的事,是说动固执的雨,和顺一起三人婺源行。
今春,大姐、二姐想去婺源,要我陪同,我却没了往日的冲动。
不仅是油菜花,最近对什么花都不是太上心。是那种心境,我见,或者不见,花在那里,不增不减。
前天,电视里有几个婺源的镜头,是江岭初开的油菜花,粉嫩轻黄的。方明白去年我们选错了时间,盛花期的油菜花,金灿灿的,自然少了初开时的清纯与诗意。也好,留点遗憾,给下一次的出行,找个理由。
如今,我看花的时间很富余,只是,没人有空陪我看花。那么,就在这斗室里,独自回味各种花的婀娜与芬芳,也是不错的选择。
梅花
因为名字的缘故,梅花与我,似乎有点扯不清的关系。
曾经有朋友送过一副对联,联首嵌了我的名字,内容自然和梅花有关,现在回想起来,对联的寓意颇好,很有励志的意味。
搬家时小弟送的字,也是写梅花的:“玉树萧然物外身,丹青难写是精神。苍松翠竹为三友,明月清风作四邻。冷淡自能吹俗客,板翻剩欲寄情亲。只愁落寞春无味,桃李如何作后尘。”一首诗,写尽了梅花的孤高与气节。
浮躁的我,自然愧对梅花,不敢以梅花自居。如今居住的小城,人们不喜欢梅花,这里的气候,也不适合梅花生长,一年难得见到梅花的影子。每到梅花盛开的季节,任远方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我和梅花,只有 “情疏迹远只留香”的情分。
印象中的梅花,是老家景区的湖边,零零星星的几棵,小小的淡白的花朵,凄清孤冷的感觉。
桃花
和梅花比起来,桃花就世俗了些。
我喜欢的桃花,不是艳艳的碧桃,而是那种单瓣、粉红色的,寂寂地开在路旁、水边的那种。
胡兰成说,桃花难画,因为她的静。而我之爱桃花,也是因为它的静,喜欢它那粉白色轻薄的花瓣,静中透着几分淡淡的忧伤,却又有种掩不住的曼妙潋滟的心思。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盛开的时候,是想起前世的某个人,是一种绵绵密密的等待,一种难收难舍的情。
梨花
从小至今,印象较深的梨花,有三处。
第一处,在刚毕业时呆的那个小山村。每到四月,校园附近的山坡上,一大片的梨花,花开如雪。我和同屋的L总要去几回,让自己醉在花丛里。回家时,剪几枝,插在水瓶里。粉白的花瓣,嫩绿的叶子,淡淡的花香,简陋的小屋,顿时秀丽芬芳起来。
梨花林里,有个小木屋,木屋里有个老人,老人的身上,藏着一个传奇的故事、一段无奈的情事。因为老人,那片梨树林,也就多了几分传奇的色彩,回忆起来,似乎少了几分真实的感觉。
老人的故事,并未影响我们赏花的心情,花一样的年纪,对生活有太多热切的期盼。所以,那时,我眼里的梨花像一群快乐的村姑,姿容秀丽,笑意盈盈。
第二处,是在婺源。因为孤独的徽商女人,开在马头墙边的梨花,清寂、坚忍,是个能干的、盘着发髻的端丽少妇。
这第三处,就是前些日子,在聚龙湖畔邂逅的一棵,一树的素白,开在暖阳里,冰清玉洁、潋滟含香,有种遗世独立的美。这一树梨花,最令我心动。她没有梨花带雨的柔弱,也没有马头墙边梨花的清寂与悲伤。或许是心情好的缘故,那天的梨花,给我阳光、高洁、成熟淡定、倔强的感觉。我喜欢这样的梨花,也喜欢这样的女子。
2013.3.15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