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西瓜,
切成两半边,
一半给你,
一半给他。”

“咔擦”一声,一个温暖的故事开始啦。
天气还未热到可以吃西瓜,家中的小朋友却忍不住馋虫了,那不妨就打开这本隽永的绘本故事《我要吃西瓜》来过把瘾吧。

先来认识一下作者,童菲菲,硕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居德国。

很难相信,《我要吃西瓜!》竟然是作者童菲菲的第一本原创图画书,从女儿想吃西瓜讲起,娓娓道来挑西瓜、洗西瓜、吃西瓜的故事。家中四岁的二宝喜欢读,满足了他对西瓜的渴望,一岁的三宝也喜欢,不停嚷着“瓜”,而我和母亲,则跟随绘本陷入了美好的回忆,那些有爸爸陪伴的甜蜜的岁月。

一,双时间线平行叙述,跟随爱进行的时空穿梭之旅
《我要吃西瓜》的作者童菲菲说,“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周遭的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永远地被保留了下来。”
女儿妮妮一岁多,菲菲带着妮妮前往德国合家团聚,异国他乡陌生环境的挑战,各种身份的切换与适应,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幸好,菲菲老师有一个强大的能量来源,那就是她的父母输出的源源不断的爱。

陪伴女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那些曾经美好的回忆愈发鲜活,父母给她的耐心与呵护,她悉数给了女儿妮妮,而妮妮也回报她更多的温暖与依恋。

于是就有了这本承载三代人爱的纪念册,菲菲把她对亲情的理解与思考融入其中。

翻开绘本,左侧叙述菲菲和女儿妮妮围绕一个西瓜展开的互动,右侧则是自己和爸爸童年关于西瓜的美好回忆。读起来非常美好的感觉,不知不觉就沉浸在这个夏日清凉的暖心小故事中。
爱是什么?也许就是一起吃很多很多次平凡如西瓜的食物,在一个个小细节中传承血脉与关爱。爱是爸爸把中间的果肉给菲菲,菲菲也在不知不觉中传承着这份对女儿的娇宠。
如果有一天,要给孩子讲讲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故事,讲什么,怎么讲?就学菲菲老师,从夏天的西瓜讲起吧。
二,是爱在穿针引线,把左边的现在与右侧的过去无缝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我要吃西瓜》的画面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菲菲的文字很美,对绘本画面的安排也有着匠心独运的细腻柔软。在双画面讲述故事的页面中,作者通过不同色调,分两个时间线平行叙述,左侧是当下和女儿在异国他乡的幸福生活,右侧则如同加了怀旧滤镜,回忆和爸爸在一起的小温暖,三代人珍藏的夏日记忆就从画面中汩汩流淌而出。

看!左边的现在,右侧的过去,在涓流不息的亲情流淌中完成了爱的时空穿梭,简单直接的画面布局,让大小读者自然感受到爱的绵延、情的传承。
彩铅笔对细节的细腻刻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柔和的色彩在阅读中带来了轻松愉悦温馨舒适的感觉。家也许就该是这样的色彩,既有绿意葱茏的希望,又有茶色滤镜下的美好回忆,温暖和感动就这样在美好的色彩中代代相传,自然流淌。
三,因为爱过,所以懂得,孝顺与感恩可以自然发生
“所有的艺术作品,不管是多么简单,都应该含有某种程度的意义,儿童书也不例外。含蓄的意思往往比生硬的灌输,能更长久地存留于孩子们的心里。”绘本大师李欧·李奥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以很好的指引。
如何让孩子拥有感受爱、表达爱、传承爱的能力?我想从这本《我要吃西瓜》可以找到一份答案吧,那就是生活即教育——因为被父母温柔地爱过,菲菲老师也把这份温柔的爱带到了德国给妮妮,画出了绘本分享给更多的家庭。

家,可以很平淡,那开心的笑脸,就是幸福的模样;爱,原本就很简单,细碎日常中的彼此挂念,就是踏实自在的的温暖。用这个好故事开启给孩子的生活教育,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不平凡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