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村里的阿花攒了30万,借了20万,在村口申请了一块宅基地,终于春节前建了一栋三层小楼,可是装修到第二层的时候,50万就用得差不多了。这天村里会计老高从阿花家新楼路过,看到一脸愁容的阿花,就问啥情况?
听阿花说完,会计老高给阿花出了个主意,你这楼位置不错,旁边有片湿地,来来往往日常不少来郊游的,村书记家的大舅子前几天说要在村里租个门面,开个小卖部做点小吃啥的,让阿花干脆把一层盘给村书记的大舅子当门面,自家住在二楼三楼也没啥影响,产生的租金现金流,还可以还借来的20万。
会计老高找到村书记,说你大舅子租门面的事有眉目了,就在村口阿花家的一楼,租金每月5000元,不过阿花着急用钱继续装修二楼三楼自己家住,要签一年租期,一次性至少付半年租金和两个月押金,合计4万。
村书记叹了口气,说:老高啊,你也不是不知道我那个大舅子,一下子让他拿出4万块,可能么?他要在我这租门面,也是盯着我的腰包呢?会计老高说:最近我听说有个什么REITs基金,突生灵感,村书记您看这样行不行?
老高给村书记出了啥主意呢?原来,会计观察了一段时间,旁边湿地每周末两天日客流量能达到2000-3000人,工作日零零星星也有日均二、三百人来,湿地周边不得进行餐饮等建设,不少人跑老远到隔壁村子去吃饭,假如在咱们村开个小饭馆带一个超市。是非常划算的一个事情,正好阿花家的楼已经盖得差不多了,位置也好,不如让阿花把这个楼先租给小舅子一年,约定月租金5000元,付半年押两月条件实在苛刻,还是按照市场走,签一年合同,每个季度付。
就算能有一成的游客路过小楼,人均消费10元,一个月下来也能有个15000-20000左右的营业额。村书记一听会计这么一算账,拍着大腿说:这个可以搞起来啊。
于是,【百花村村口驿站REITs】应运而生,会计老高写了个“招募书”,说了一番未来经营前景,评估阿花家一层建设成本大概20万不到,就发行20万元(募集规模)吧,一层总的建筑面积200平米,就拆分为1平米一份,所以200份(募集份额),每一份的价格就是1000元(20万除以200)。村里账上还有一些余钱,以村集体名义认购30份(投入30000元),村书记个人认购20份(投入20000元),会计老高甚至说服了阿花把用来装修的现金拿来认购了10份(投入10000),自己也跟着认购10份(投入10000元),总共持有份额70份,就当战略投资者吧,剩余的130份给村里300来户人家来认购。
最终【百花村村口驿站REITs】成功完成募集。
募集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工作有的会计老高忙的了。
在这个临时瞎编的故事里,对照着阿花家的小楼一楼就是【底层】,会计通过份额拆分的方案将一笔固定资产变成了标准化的【基础资产】,村长家大舅子付的租金就是这个资产未来的现金流,也是【收益来源】,所以收益的风险就是租金的持续性,而租金的持续如何取决于市场和经营。
为什么要做REITs呢?那么好的前景,阿花干嘛不自己开饭店?原因就是因为盖房子的钱用了【杠杆】,出门在外打工挣钱的阿花老公也不容易,之前工作的厂子老板因为疫情倒闭了。在外多年,想想还是在家老婆孩子在一起得好,正愁着借款怎么还,这REITs盘活了家里的不动产,解决了大问题。
培培并未专门研究,趁着一天在公司学习间隙,编了个这么故事,说下对REITs的个人理解,难免有不专业的地方,姑且看着好玩吧!晚些再分享点,假如投资REITs可以做点什么准备?
祝投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