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这个词,生活中时常被我们提到,但很多人可能用的并不对。
我们想象一个场景:当A对B很不屑时,A可能会对B说,你有什么资本跟我比。
你有想过,这里资本这个词用的是否准确呢?
如果不好判定的话,我可以换一个词来代替,即把资本换成资格,连起来就是:你有什么资格跟我比。
来看下资格这个词的概念,资代表的是一种地位和经历,而这种地位和经历是A具备而B不具备的东西。放到情景中就是,我有这么多你没有的东西,比如地位,比如钱,比如权利,请问你拿什么东西来跟我比。
在上面的这个情景中,用资格来表示A不屑于B的这种情绪似乎更为合理。那如果用资本呢?是否也是合理的呢?
先来看看资本的一个定义:
马克思是这么说的,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我觉得这个定义很具有代表性。通过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资本并不是在表示我拥有多少东西,而是代表一种价值。
你有什么资本跟我比,意思是你有什么价值跟我比。
细细看来,你就会发现资本若按资格的意境来理解,它更偏重的是一个个体外在资源和条件的丰富,偏于量;而按价值来理解资本,它就更偏重于内在资源的创造,即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偏于增量。
剩余价值: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我投资100元产出100元,那我的剩余价值为0,如果我投资100元产出120元,这20元就可以理解为剩余价值,这是一个增量。
所以,我想说的是,资格是个体外在拥有的量,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具备某些资源和条件你就没有资格。
而资本是一种创造性的概念,比如你自己本身,借助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去创造价值,而且是剩余,那么你自身就可以称为资本,这种资本的大小就是这个剩余的多少,或者说增量的多少。
还有一种是,你掌握着某种资源,这种资源在你的使用下就可以创造剩余价值(增量),那么你和你所掌握的资源就是资本。
所以,在上例中如果用资本来代替资格的话,并不能表达出因为我具备一些你不具备的东西而产生的优越感,除非A是想表达我自身拥有创造更多价值,或者我掌握了更多能创造价值的东西,但你没有。
我们再把场景延伸一下:当A对B很不屑时,A对B说,你有什么资格跟我比。这个时候B如果真的没有A有钱或有势,但B自身有很强的创造性,比如说他是某个领域的专家,那么B其实可以对A 说,你有什么资本跟我比。这样你就会发现这两个看似相似的概念,其实他们表达的是不同的含义。
我们再来看几个场景:
比如这句话:资本是贪婪的。
重新理解一下这句话:为什么将资本定义为贪婪,原因很简单,因为有增量才是资本,所以如果能被称之为资本的东西,就一定具备增量的属性,所以在创造这个增量的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是以增量为目的去行动的,所有与增量相违背的,比如平均主义,保护主义,这些都可能对增量产生影响,于是都会被无情的排斥,于是资本的表现就会非常逐利,而逐利就会变得贪婪。
但我认为贪婪不是资本的本质,增量才是。
--------------------------------------------------------------------------------
再延伸一下:
资本家
这是一个善于算计,只为增量而活的家伙。
钱和资本金
钱就是钱,他没有任何情绪和需求。而加上了资本的钱,那就像一只饥恶的老虎,它是要吃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