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些年,非常痴迷亦舒,她的书一本挨着一本看,几乎看完了所有。
有些,单是听书名就忍不住想打开看:《刹那芳华》《曾经深爱过》《她比烟花寂寞》《叹息桥》《痴情司》《恨煞》《灯火阑珊处》《开到荼靡》《流金岁月》《明年给你送花来》《那条路染成金黄时》《斯人独憔悴》《直至海枯石烂》......
亦舒的小说不如琼瑶的那么梦幻到不食人间烟火,书中大多以女性为故事的主角,鼓励女性自强自立,平淡的生活琐事中透露出人生的大智慧。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习惯和三观,由于亦舒非常高产(光是我手上下载的这一套就有513本,想要的朋友可以给我发简信,留邮箱地址,TXT格式的),所以那么多本书看下来会觉得重复,有很多情节也混淆难辨了,但每次不管重新看哪本书,都可以看下去而不觉得腻。
亦舒习惯通过人物日常的对话讲出人生的哲理,所以小说看着很轻松,但又常常一语惊醒梦中人,看完不会觉得没有收获。
例如《红尘》开头的这段:
她拿着客人送来的瓷器说:“其实所有东西破碎了都无法弥补。”
如心完全赞同。
姑婆加一句,“尤其是感情。”语气非常惘怅。
她继而轻轻地说:“这些人,易碎之物没小心爱惜,待破损了又拿来修补,呵,想骗谁呢!
如心不加思索地说:“骗自己。”
再比如这段:
他站起来,身形忽然佝偻,变得十分苍老。
走到门口,又转过身来,“小姐,你是专家,请问你又如何保护易碎之物?”
如心闻言一笑,“你真想知道?”
“愿闻其详。”
如心坦率地说:“我家不置任何瓷器,没有易碎之物,也就不用担心它们会打碎。”
02
很久以前便看过这本《红尘》,混在亦舒的一堆小说里面,情节说不上多么出色,可就是有印象,大概是因为女主角性格安静得我喜欢,后来又无端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吧,年轻的时候总爱幻想这样天降馅饼的事情。
前天又无意间点开这本小说,结果一掉进去故事里就出不来了,恍若梦境,不想回到现实中。
年轻时看,不懂为啥书名叫《红尘》,再看,才觉,红尘滚滚,才是归途。
女主角周如心,性子沉静,自幼被姑婆抚养长大,学会了姑婆修补古董瓷器的手艺。
一日,如心帮一位叫黎子中的老者修补了一件瓷器,不想几个月后,老人去世,如心竟得老人馈赠一座位于温哥华的小岛。
如心对身外之物向来看得不重,并未将这一大笔馈赠放在心上,这或许正是黎老将小岛赠予她的原因。
不久之后,如心姑婆去世,如心又获一大笔遗产。
办完姑婆后事之后,如心意志消沉,决定外出散心,前往加拿大那座名叫illusion的小岛。
03
如心一到那座小岛,便被岛上美景吸引,不喜热闹的她爱极了那座小岛。
一次无意,她在小岛上发现了一盒骨灰,好奇心重的她,以为是一件谋杀案。不断挖掘,终于拼凑出一段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
那是一段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最终却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黎子中是富家子弟,爱上家境贫寒的土女苗红,为她购置了这座小岛。
年轻的苗红却渴望自由,贪恋红尘,厌恶这种被圈养的、远离俗世的生活,二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最终,他们在婚礼前夕和平分手,一别两宽。
苗红回到俗世,结婚生女,却渐觉寂寞。
她不过是一个涉世未深未见世面的土女,所有的知识皆由黎子中灌输,生活中黎子中无所不在,她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灵魂,顿生悲哀。
她是他塑造的,她摆脱不了创造主的影子。
更重要的是,她才知道她深爱他。
于是她离婚,却并未与黎子中再见一面,尽管知道他爱她,终生未婚。
苗红死后,遗愿是将自己的骨灰送回illusion岛,在那里生活过的那段时间,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以后的几十年里,恍如幻觉。
04
周如心在小岛上居住的时候,经常产生幻觉,苗红与黎子中轮流回来找她,她也总是听见那些年代久远的音乐,仿佛陷入深深的梦魇,又不愿走出来。
如心的两个妹妹到了小岛后,却并不惊艳于这样的美景,如心也感慨她们居然会不喜欢如此幽静的小岛。
是啊,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年轻人喜欢热闹,喜欢闹市区,喜欢大喜大悲,喜欢热恋和分手......
没几个愿意呆在无人的小岛。
最终,如心离开小岛,将illusion租给一位台湾客。
年过六旬的台湾老人,心心念念幼年居住过的崇明岛,觉得这座小岛和记忆中的崇明岛一模一样。
奇怪的是,老人在岛上居住一段时间后,居然和如心一样产生了幻觉,常常夜来幽梦忽还乡,梦见幼时自己爱慕的小表姐,还常常听见苏州弹词琵琶声。
这当然是幻觉,这座岛命名为illusion,或许生命本就是一场幻觉。
或许,幻觉不过是人的本心。
05
我这种在俗世中打滚的人,有的时候也难免会有厌世的想法。
有的时候会有忽然看开了的感觉,生命不过如此。
医院里每天都有很多人逝世,也会有很多婴儿出生。
一生太长,却又太短。
不过,更多的时候,我还是俗人一枚,也贪恋这红尘中的烟火气。
illusion那样的小岛,纵然是风景美如画,我也是不愿意住的。
路边热气腾腾的早点、菜市场小贩的叫卖声、游乐场孩子们的欢笑声、还有老人们扰民的的广场舞,这才是鲜活丰满的人生。
去年有段时间我心情烦躁,老是喜欢在家里放一些梵乐,不想几天后竟然听见四岁的孩子在哼大悲咒,吓得我再也不敢在家听。
是的,我并不希望他早慧,也觉得渐悟好过顿悟。
我希望他痛快去爱,痛快去痛,痛快去悲伤,痛快去感动。
我希望他拥有的生命历程,喜怒哀乐都要经历过才算完整。
06
我想,亦舒把这本书的名字命为《红尘》,大概也是这意思吧。
有一股不世俗的意念,也能够在俗世中打滚。
正如林清玄说的那句话一样: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要有红尘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