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下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海量、媒介过多、商品繁杂,然而消费者的头脑容量有限,所以多数消费者很可能患上选择困难症。针对新时代的特点,作者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定位》这本书中反复提到,品牌想要提高认知度,产品想要卖得好,就得占领潜在客户的心智。谁先占领消费者心智,谁能代替他人站到高位,谁就能取胜。
艾里斯他们提出的定位理论被评为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定位最基本的策略不是植入全新的、不一样的东西,而是操控已有的认知,将已有的关联认知重新进行组合。这个理论不止适用于企业营销,对于个人职业成长也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如何用定位理论找到正确方向,获得成功?《定位》提出以下3个最重要的关键点。
找到市场需求,成为行业第一。历史上无数的品牌案例证明,成为第一是最大的优势。例如可口可乐和麦当劳,都因为更早一步进入市场,发现需求所在,从而比百事可乐和汉堡王更快获得抢占消费者心智的机会。
“微信之父”张小龙利用人性找到市场需求,即“贪、嗔、痴”,分别指人性的贪婪、嫉妒和执着。又如阿里巴巴,正是抓住了女人贪的特点,衣柜再多件衣服都不嫌多,口红再多也不怕。按照马斯洛夫需求理论来看,人还有尊重和情感归属的需求。因为尊重需求,有了微博和微信的关注、粉丝和“赞”的功能;因为情感,才有了“陌陌”和“丧茶”的大红大紫。
找到敌人的弱点作为突破口。没法成为第一怎么办?难道后来者就没有成功的可能了吗?当然不是。“如果你在某个领域做不了第一,那就自己创造一个可以当第一的领域。”作者如是说。
要找到对手弱点,寻找空位,必须要有逆向思考的能力。作者在书中罗列了几类空位:
--尺寸恰好的空位
--高价空位
--低价空位
--其他空位,如性别、年龄
历史上,像汽车甲壳虫就是以小为宣传点,像万宝路和维珍妮都是打着性别的旗号夺得不少市场份额。用今天更为时髦的话来讲,市场更加垂直化、细分化。没有一个品牌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尤其是在今时今日个性化和独特风格盛行的时代。新的企业品牌,只能够“钻空子”,看别人做了什么,自己还能做什么别人不能做的,前提是要先对对手做全面的分析。
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培养品牌差异化。无论现阶段企业品牌处在行业坐标系里的哪个位置,都要有真正的实力和差异化作为支撑。即使找到了空位,也不代表品牌能笑到最后,关键还是要能持续在消费者心智阶梯上排到前位,让他们一提到某品类产品就能联系到某品牌。所以企业品牌需要思考的是,这个行业和自己的能力匹配吗?如果匹配,要怎么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呢?如何让你在消费者心智中与众不同,和对手产品之间存在核心差异性,让消费者记住你、使用你、向朋友推荐你。
例如永远排队的海底捞火锅,全国火锅那么多种类,各有特色,即使是四川火锅都还有好多种,为什么独独海底捞那么火?这就因为他们做出了差异性和独特性。它打破了人们对吃火锅的固有印象,为进店消费的人提供了一个卫生整洁的环境,以及周到贴心的服务。当人们第一次在海底捞消费并对其产生好印象时,海底捞就获得了再次消费和被推荐的机会。
如果以《定位》的这3个关键点来打造个人品牌,那么首先我们要思考的是,自己是否具有独特的才能,能够开辟一个新领域?例如古典老师职业规划能力好,那么他的个人品牌定位就可以使职业规划师;又如秋叶老师和阿文,擅长ppt制作,那么他们就可以围绕这项技艺来做品牌定位。
当写作、手绘、摄影的大神越来越多,如果你拥有演讲、收纳、手工艺、时间管理等独特本领,那你就拥有了抢占新领域的敲门砖。
提到写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写作大军中,我们现在才动笔的,还能够被注意到吗?还有机会实现写作变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寻找空位和培养差异化。同样是写作者,如果你是宝妈,那么你就可以专注于育儿领域;如果你是职场精英,那么你就拥有很多案例和经验可以分享给职场人;如果你是心理师,那恭喜你,你可能是下一个武志红老师。
在寻找一个领域未被挖掘的市场的过程中,其实也就是在培养差异化了。摸索自己的优势,将多项优势结合起来,专注于优势交叉领域当中,这就有可能成为你未来个人品牌的定位所在。
花点时间思考,尽早明确自己的位置,定位越精确,越容易在潜在用户头脑中占据有利位置,有利于长期打造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