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第二天,收到老师布置的新作业手抄报。这是我第一次遭遇手抄报。以前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爸爸妈妈晒的成型的作品。一般晒出来的都还挺美的,直觉让我把手抄报跟美术直接挂钩。美术是我完全不了解的领域,所以谈不上喜欢。再加上不少家长朋友们对手抄报怨声载道,又加深了我对手抄报的坏印象。当你对一件事情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一般不会再去思考自己的这个印象客观不客观,做的时候就人云亦云地干了。
于是我就把手抄报当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赶紧想把它完成,免得一直要面对它。这次手抄报的主题是光盘行动。我脑子里只想着完成作业,于是让大宝自己设计,需要我帮助的地方告诉我。大宝很快就画好了画,留了一些空间给我写字。
我写东西只会按照写基金的方式进行。也就是首先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的严峻性,接着写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办法。我按照这个思路写了一段当今粮食浪费的触目惊心的现状,写了浪费产生的原因,写了光盘行动迫在眉睫是解决浪费的最有效的办法。写完之后给大宝检阅,大宝说不错。咬手的鱼被甩脱了,顿时感到很轻松。
对于让我第一眼就讨厌的事情,我一般缓过神的时候会停下来想一下,到底是为什么讨厌,是我能力不够解决不了想逃避,还是对问题本身没有理解误解了。
手抄报是一种报纸,是媒体的一种,肩负着宣传的作用。应该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把想要传递的理念传递出去,通过视觉,让读者接收理念。如果用文字的形式传递,就是一个基金申请书。如果用图片的形式传递就更接近于广告。所以手抄报应该是简单的文字加上震撼的图片,把光盘的必要性传递出去。如果是这个目的,我觉得不难,不值得讨厌,反而是很值得去做的事,因为想办法震撼读者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最能震撼读者的那幅作品的作者肯定最聪明。
所以我讨厌的不是手抄报,而是我自己在无形之中把一个高大上的作业形式化了,没有搞清楚手抄报的目的和它的套路。更要命的是,一旦对作业形成了形式化的思维方式之后,我就会忘记如何去真正地启动大脑,难以引导孩子在作业里展示智慧,这对两代人的大脑都是硬伤。
这让我想起大宝在美国做的第一个project。第一个星期的作业是家长协助孩子写孩子出生前家里发生的三个重要的事情,孩子画一副画配在旁边。第二个星期家长协助孩子写孩子出生之后家里发生的三个重要的事情,孩子配画。第三个星期把这六个事情贴在一个旗帜一样的纸上,老师塑封好。第四个星期请家长去学校,听自己的孩子讲旗帜上的内容。回过头去看,会发现老师把任务拆分好了,孩子只负责自己能力之内的事情,做完以后发现自己做了一个project,能组织语言,能配图吸引关注,能口头表达展示自己。虽然幼稚,但是完整,孩子们确实得到了锻炼和指导。一小步一小步走,最后吃了一个大胖子也不觉得撑。
无论时间多么紧张,我也不能在心里把作业形式化,所有的作业都是通向聪明的道路,稍微花两分钟时间想想作业真正的目的,把作业拆分成一小步一小步,让孩子一步一步走,走着走着一回头发现自己变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