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亲吻父亲的嘴唇,是在复活节假期的时候。”开篇第一句话虽不如《百年孤独》首句经典,受人追捧,但这也足够吸引我的眼球了。迷惑和猜疑引发我强烈的好奇心。
正如腰封上的宣传语:“英国版的《洛丽塔》,一部禁忌与话题的小说。”许多读者知道《洛丽塔》是讲述忘年恋的故事。具体来说就是讲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而英国作家安妮•佩勒著的《去年今日》应该是更加激荡人心吧。还有什么情感比父女恋更让人心灵震撼呢?!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乱伦都是惊世骇俗之举,是遭人唾弃,律令禁止的行为啊。而本部小说作者却大胆地选取这个题材,温情地抒写了人伦悲歌。抛开好奇心的驱使与另人心惊肉跳的叙述,引我入胜的是作者语言风格,叙事能力,对故事情节张驰有度的把控力。当然这与译者的水平有很大关系。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回忆而展开,用平静如水的语调娓娓道来,随之,读者不由自主随她一起像走进了一段“美好”的往事中。小女孩苏西婴幼时期父母离异,随外祖母和姐姐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的淡漠,姐姐的蛮横霸道和长期打压,外祖母嫌弃和贬损,聪慧的苏西变得敏感,自卑,孤独。这让失爱的小女孩不得不想象父亲的样子,想象着父亲的种种美好,试图找寻那份理应得到的父爱。后来小女孩偷偷看到一张父亲的照片,不禁对从未谋面的父亲洋溢着崇拜之情,想见他的欲望愈加强烈。她从侧面得知父亲是一位画家,从事教育工作。也许是血缘使然,无论母亲如何用恶毒的语言谩骂她的父亲,都阻挡不了小女孩对父亲的思念,甚至加深了对父亲的情感,以致想方设法找到他。小女孩渐渐长成少女,想见父亲的想法不时地从心底里冒出来,升腾着,氤氲不散。少女苏西寻父的过程,跟踪父亲的过程,布局见面的时机,设置“偶遇”与父亲相识、隐瞒身世与之相处、相爱、贪享男女之欢……作者巧妙推进情节的方式,让读者紧张得心跳加速,欲罢不能。诚如大多数读者一样,我也希望苏西向父亲主动坦承自己的身份。如果有魔法,好想冲进去按住暂停键,对着苏西喊:向父亲坦承一切吧,不要再滑向错爱的深渊!
其实,读的过程,除了紧张刺激外,我没有感到太多不适,更多的是为父女俩惋惜、悲伤。你无法谴责父亲,他一直蒙在鼓里,只是在生命被终结之时,才知道真相。也不能理直气壮对这个女孩过多苛责。有时会觉得,对后面的第二部分作者有点画蛇添足,少了戏剧的张力。如果在父亲被母亲伙同继父等人捅死之后故事就此结束,让读者阅读激情渐次消退,它会是一部更完美的小说吧。我猜作者的想法是在第二部分中,精神病院里苏西的“今日”与第一部分对往事“去年”追忆有个很好的呼应吧。
自始至终,作者写得很克制,没有意图说教,不去煽动读者的情绪,亦没有从道德层面去捍卫什么观点,让读者自发地思考、喟叹。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