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弟魔,一个让具有正常价值观的成人烦恼的词语,它反映了什么呢?是原生家庭的重男轻女?还是父母的偏心、弟弟的无能?或者还有姐姐的软弱?
今天还是讲一讲年华和她家人的故事吧。那是个幸运的女孩子,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她爱学习肯吃苦,依靠着读书成功的鱼跃龙门,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从农民的后代变成了有不错工作的城里人。而她的弟弟呢,是个学渣,又不善言谈,所以迟迟找不到媳妇。年华的父母曾无数次说起如果年华和弟弟换换人生就好了,让弟弟去城里工作,年华在农村陪着父母。这样年华和弟弟都可以有个好婚事,弟弟混的好总归比嫁出去女儿混的好,让父母少操心、有面子……刚开始听到这样的言论,年华总是笑笑不说话……可是有一天年华看着母亲云淡风轻说出这样的话彻底怒了。年华说:我现在的一切是我刻苦读书十几年换来的,是我用成绩换来的,凭什么换?年华母亲又说:书不还是我和你爸供你读的,没有我们你能上大学?再说你考上学还是我那年烧香给你烧出来的呢!年华真是气急了,回嘴道:您们也供了我弟读书,也可以给他烧个大学呀!母亲答不出来,尴尬的嘿嘿一笑。年华和弟弟都是父母亲生的孩子,生出这样的想法,明摆着是重男轻女。幸好姐弟两个各自的人生已成定局,她的父母没有能力更换。
年华的弟弟相了很多次亲,每次均以失败告终,这件事让年华的父母很是焦虑。年华在外工作好多年,父母从来没有打过一个电话主动关心年华的情况,倒是弟弟那边有一点点的情况都要找年华聊聊。有的时候是抱怨弟弟的任性,有的时候就是埋怨年华不帮忙。年华的父母曾说:你弟弟找不到媳妇我看你有面子回老家?你弟弟找不到媳妇你不丢人?你还不帮他找?你弟弟又惹他女朋友不高兴了,你帮着道个歉哄哄吧。你要是不帮他,你就是不孝顺……后来到了年华看到父母的电话都恐惧的程度。年华和父母关于这件事沟通过很多次无果,父母坚持认为年华不帮忙就是不孝顺。年华被逼无奈,曾私下说:如果买媳妇不犯法,她还不如攒钱买一个送他们来换取清净。不胜厌烦的年华有一天和父母强硬的说:赡养父母是我的责任,其它事免谈……这换来的依然是父母眼里的不孝顺和忘本。年华曾对我说:她真的没有能力来扶持一个资质平庸又倔强的弟弟,是她无能,能力刚刚够过好自己的生活,就算是自私吧,她要先自爱,保证自己小家庭和睦,其它的就算了吧。
这样看来,扶弟不过是重男轻女的父母强加给那个稍微有出息姐姐的责任罢了,这种责任本不该姐姐承担,是偏心的父母利用女儿的孝顺,来帮自己分担扶持儿子的义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