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学毕业后,我一心想着去外面的世界。原本读的是师范专业,也随大流参加了教师招考,只是没有关心考试结果。爸爸拗不过我,最终给了我几千块钱,同意让我去温州,因为姑姑在那儿,家里会比较放心。
到了姑姑家,我开心的玩了半个月,老爸给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然后才开始找工作。顺利的应聘上了一家国际英语培训机构,姑姑很欢喜我找到工作,为了让我更好的留下,还给我定了目标,参加当地的教师招考。新的生活开始了才几天,一天下班后,同学打电话来告知,考试成绩早出来了,我考上了,第二天上午要统一去医院体检。那时姑姑正在帮我收拾房间,听到电话,有一瞬间她很意外,但还是劝我回去。爸爸得知消息也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让我回家,我直接了当的说,赶不上了,没有了回家的车次,就算有也赶不上了。当然,我没说自己囊中羞涩,已经没有了路费。更没敢说,我不想回去。
最终,姑姑给我叫了一辆车,直接把我送到了车站,赶上了最后一趟大巴车,同学给我打了几百块钱,我就这么在大巴上摇了一晚上到了南昌,再转火车去地区指定医院,到医院的时候已接近中午下班,所有考生早就体检结束了,我没刷牙洗脸没洗澡就这么臭着身子现站在医院门口不知所措,体检的一个医生听说我赶了一晚上的车回来,把其他准备下班的医生都叫回来,给我体检结束才下班。冲着医生们的负责态度,我对这一路的风尘仆仆不再抱怨。
9月份上班后,我分配到了一所镇上中心小学。很小的镇,小到从街头到街尾来回不过10分钟,没有一家像样的超市,没有夜宵店,只有一个在街边的路边烧烤摊,水果买不到新鲜的,小小的批发部有的都是那些不知名的零食和日用品。距离县城30公里,不算远,交通也方便,但因为住宿的孩子多,老师晚上需要督促孩子们做作业,因此需要住校。在那里的一年里,每个月领着不够养活自己的工资,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小小的校园里,夜生活是没有的,只有周末回来了才可以去约饭约宵夜约唱K等等。虽然简单,却也无忧无虑,这个职场,现在回头看看,实在是难得的单纯和轻松。
刚开始时非常不适应,第一次教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孩子,第一次要用自己的三观去引导十来岁的孩子,非常惶恐,唯恐自己教不好。加之生活不便,内心的落差慢慢越来越大。但是后来慢慢调整自己,竟也爱上了这所学校。
每天白天上课,傍晚偶尔去河边散散步,看“长河落日圆晚”的场景,晚上自己看书玩电脑,时间也过的飞快,一年的时间里,我逐渐爱上了这所学校和学校里的一切。
校长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中年男人,没有一点儿架子,和老师们学生们相处的非常好,接地气到哪个老师房间的灯坏了,他会第一时间来帮你换;教师食堂的煤气没了,会主动去换好;哪个老师有事需要调课或者请假,也是二话不说就同意的。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他是我遇到的最可爱的领导。
有七八个年轻未婚女老师,每天在一起办公,一起生活,相处的时间远超家人。感情非常好,虽然有时会有小女生的矫情,但大家还是非常开心的。所以周末相聚一起玩的时光也成为我难得的回忆。
后来,我的孩子们也成为我的念想。三四年级的小孩子,接收能力强,英语进步飞快,学习热情很高。而且非常容易满足,教会一首歌,组织开展一场小活动,外出采风一次,就足以让他们炫耀许久。只要在学校里,时不时能听到孩子们叫vivi、vivi(我的名字),大部分孩子对老师的崇拜和热爱,一直督促我要不断学习不断灌输他们更多。乡下的孩子,最喜欢听的还是外面世界的故事,那时,我说的最多的就是,知识是一双翅膀,学的越多,就能让你飞的越高越远。我想其实,我跟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其实还是很向往外面的世界的。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让我觉得,自己能来这里,要感谢命运的安排,要珍惜这一双双渴求的眼睛。
10年前,刚毕业的我,从一个学生,就这么一头扎进了一群孩子的生活里。有时也会在夜深人静时问问自己,你真的愿意过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吗?曾经拼了命的想要离开的家乡,就这么认命的回来了?
时间就在偶尔的纠结中过去,最终,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关怀,让我渐渐丧失了外出奋斗的斗志,心安理得的过上了米虫一般安逸的小日子。
现在回头看看,爸爸是最了解我的人,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家人是我的软肋,我依赖家人,更想照顾家人。“常回家看看”于我,不再只是一句歌词,爸爸说,你要是在外面,肯定会因为想家而待不下去。其实我知道,他是不愿意我在外吃苦,不愿意要强的我受冷脸受委屈。
也许爸爸是对的,即使出去历练了一圈,兜兜转转,我还是会回来,因为想家,因为舍不下家人。
现在,我也是有女儿的人了,对于女儿的期待,我也是和当初的爸爸一样,不希望她太辛苦,只要有自己丰富强大的内心,能有一份喜欢能胜任且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