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觉知 内省不疚
我们开始有一些学习后,就会无形中对自己有一些要求,我要做到……,我怎么还这样……。“我看到”这个部分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在随时发生的每个当下的情境中放过自己,反而可以跟清晰地处理状况,哪怕结果并未如我们所愿。每一次不成功的处理,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更何况,本身也没有“成功”这样一个恒久的状态,每一个当下都是鲜活的,这次这样,下次那样,最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怎样。做自己能做的,接受当下真实的发生。放过自己,在成长的路上尤为重要!
刚开始学习时,常常在觉察后会出现内疚的情绪,所以这个词可以帮助很多人看到这个部分并在这个基础上做调整。
实际上,这个词是可以扩展的。
简单理解为:只有第一念,没有第二念。“没有所谓的更好”
我们每天都要面临生活中很多的情景,在每个情境下,也许我们的反应都会有所不同。当我们带着一种“我要达到……样的状态”这样的心态时,就已经不在当下了。
那关键点在哪里呢?
就是一个字:“觉”,两个字“觉察”,三个字“我看到”,四个字“我知道了”
保持这份觉知,我看到自己在愤怒,我看到自己愤怒以后再内疚,我看到我在挫败,我看到我在羡慕,我看到我在骄傲……不管你在那个当下处于那种情境中,你能知道自己在那个情境中,这个是尤为重要的。,而不是你要做到什么标准。每个人因为生命经历的不同,学习时间的不同,生活中遇到的状况的不同……当下的反应必然有所不同,每一次看到,都会让我们向内心向往的方向更进一步。
我看到我在愤怒了,我可以试着慢慢学习如何跟愤怒相处,再慢慢回到中心点。
我看到愤怒之后再升起的“我不好,我错了”我试着和这个挫败的自责的情绪相处,再慢慢回到中心点。
我看到自己自责和内疚之后,又开始自责“我怎么又在自责和内疚了,不是说内省不疚吗”我看到这第二重自责,试着和这份自责呆在一起,再慢慢回到中心点。
越想着突破,代表着有个目标,这个目标会让自己没法呆在当下和接纳当下,会是一种反作用力。
如何从看到情绪后回到中心点,这个部分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部分,生活会提供给我们很多机会练习。
所以带着这样的心态:我看到我这次发脾气了,ok,看到了,下一次尽量做到调整一下,下一次又发脾气了,ok,我看到了,下次再调整……又一次我做到很好的处理情绪了,给自己点个赞……下次我有爆炸了,ok,我看到了……
这就叫做只有第一念,没有第二念,带着这样的心态往前走就是最快的成长途径。
当然觉察的速度和深度取决于心的稳定度!
自我倾听同样可以用协助者三要素,真诚、接纳、同理心、帮助自己回到内心的平衡点。
通过NVC的核心在自我倾听中可以继续深入下去,与自己的需求链接,会对自己有更大帮助。
链接上的需要,会让人更快从情绪状态中解脱出来,血格开始回升。
每个情绪都更像是一个入口,一个了解自己的入口。
常常有人讲放下,当如果我们还没有拿起过,又如何放下呢?链接上需要的过程,很像是一个拿起的过程。
血格没有回升,可能是时间不到的问题,也可能是根本没有链接到真正的需要。如果真正链接到需要,能量感会很明显,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开始为这个需要去负责,找更多的方法,而不是抓着眼前这个人不放。
人的感知通道容量是非常有限的,面质中的换挡技巧“倾听”可以有效铲除“情绪障碍”占据对方有限的感知通道,不评判的事件描述,也能减少对方感知过程中,情绪障碍的产生,让有限的带宽实现更多有效的信息交流。在运用到换挡的面质过程中,我们像是一个交通指挥员,梳理双方情绪的快车道,清除障碍,保持高效顺畅的沟通,无阻碍的情绪流动。
心理学研究主要遵循的原则:1价值中立。2:系统性原则:研究对向所受环境中诸多因素和对向本身内部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与影响。
心理研究主要的方式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不参与实验)\参与观察(进入实验中互动)。2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3档案法-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与现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