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0日,我在昆明工作。因为种种原因选择来到这个四季如春的城市工作、生活,尽管到达的第一天我就清楚,自己并不会长时间停留,但这并不妨碍我想要在这个城市体验生活的热情和决心。我记得收到工作通知的时候是在下午,另外一个县城,同一个项目。在此之前,同事已经向我讲过即将前往的这个县城的“特殊之处”了,我很感谢她毫无保留的告知和对于初来乍到的我需要面对不同风土人情的担心,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去哪儿都是一样的,无所谓好坏,甚至兴致勃勃地想要见识一番。
事实上,情况比我想象地糟糕。首先,是多变的气候和昼夜的温差让我不得不网购棉袄的同时又把短袖从行李箱这个冷宫里接出来挂在衣柜;其次,群山环绕的特殊地形使得我每次的下乡任务都显得尤其艰难和恶心,晕车症这种东西真的是谁有谁才知道的酸爽,几乎每天四五个小时的车程生生耗掉了一盒晕车药。最让我感到揪心的是工作中遇到的孩子们,毕竟以前从来没有机会亲眼见到“留守儿童”的生活,亲眼所见和从媒体、书籍、别人口中得到的感受真的天差地别。
当我走进一间初中一年级的教室的时候,讲台下坐着的孩子们很乖,不是大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生活的苦难几乎没有体会的那种不谙世事的乖巧,是乡野间野蛮生长的早早领略了生活艰辛但仍然渴望着知识、未来和远方的淳朴。课间的时候我和陪同的一位副校长站在走廊窗边,看着不远处正在修建的学生宿舍楼,她告诉我,因为他们整个县城人口过多又是贫困县,导致学生一直都没有充足的宿舍可以住。为了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各个学校也是大显神通,有的是八人间住十二个人,有的是两张床挤三个人,有的学校为了没有宿舍可住的学生出面租用附近农户的房间。很难想象在这个年代,还有学生放学后要生火炉取暖,这不是仅仅是安全问题,更多的是经济原因。好在新的宿舍楼已经在修建了,预计一年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住进安全,整洁,温暖的宿舍。我很欣慰,但也很难过,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大抵是自己的无能,没有办法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只能不断地安慰自己,努力工作,努力生活,要对得起拥有的一切,要感激拥有的一切,有机会要回报别人。
在我结束一天的工作坐在车里回城的时候,正好赶上小学生放学,在路边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八九岁的样子,背着一个比她矮不了多少的背篓,里面装着绿色的植物,右手牵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大概是妹妹,司机跟我说他们这儿的小孩子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小孩子放学回家后要帮爷爷奶奶割草喂猪喂鸡,还要带弟弟妹妹,还有很多孩子是孤儿,连留守儿童都不如。看着窗外的风景一点一点划过,我的思绪飘到了很远,我想,这次的项目对于我专业能力的挑战和提高一点都不重要,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打破了我对于这个世界一直以来的美好认知,却又告诉我,生活是公平的,因为它对谁来说都是一坨狗屎,不必攀比,也不必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