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女儿看了《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她强烈推荐是好书,于是本周我在闲暇之余拿起来看,虽然这本书先生买来好多年了也向我推荐过,但印象中只看了个开头,这次闺女也推荐,那必须看看了,不然跟孩子闲聊的资本也没有了。
书里有个场景,住在贫民窟的弗兰西一家,妈妈靠擦地板养活一家,爸爸是酒鬼,弗兰西和弟弟每天都会去捡破烂卖钱,只有周六妈妈才让他们姐弟俩吃一顿甜面包,生活十分清贫。可是就是这样的家庭,弗兰西的妈妈却和其他人不一样,在她们家有一个创意,也是他们享受的一大奢侈。妈妈每天早上会烧满满一大壶咖啡,然后中饭晚饭接着热,如此一天下来,咖啡就越烧越浓。其实壶里水多咖啡少,妈妈在里头放了一大块菊苣,使得咖啡又浓又苦,家里每人每天可以喝三杯加牛奶的咖啡,而黑咖啡则可以随时去喝。有时候什么吃的也没有,外头又下雨,一个人在家里,他们会觉得很宽慰,毕竟家里还有点货,虽然这只不过是一杯又黑又苦的咖啡。弗兰西姐弟俩都酷爱咖啡,但是喝得并不多。(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酷爱却喝得不多,读了后面的才明白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妙感受,要我我也会喜欢)有一天吃饭时弟弟还是将黑咖啡放在那里没有动,只是出于礼貌他啜了一小口,妈妈给姐姐弗兰西也倒上咖啡,加上牛奶,妈妈知道弗兰西也不会喝。但弗兰西喜欢闻咖啡的气味,喜欢咖啡热热的感觉,在吃东西的时候,她总用一只手握着咖啡杯子,享受着咖啡的温暖,还时不时去闻一下那又苦又甜的味道,弗兰西觉得这比把咖啡喝下去还强。饭后,妈妈会吧咖啡倒进洗碗池里。每次妈妈的两个常到她家里来的姐妹看到这种情况,都禁不住要数落一番妈妈的浪费。(说实在的我也很纳闷儿,那么困难的生活怎么可以这样呢?)妈妈解释说:“弗兰西和其他人一样,可以每顿喝一杯咖啡。如果她觉得倒掉比喝了好,那也只好随她了。我个人觉得,我们这样的人家,偶尔能有点东西浪费也不错,好歹也能体会体会手头有钱、不用东拼西凑是个什么感觉。”(读到这里我已经完全被弗兰西妈妈的视角感动到了)
我想在很多人眼里,尤其是贫民窟里的那些邻居们会觉得弗兰西妈妈的视角是奇怪的是不能被接受的,但是这种视角弗兰西的妈妈很满意,弗兰西也很满意。这把一贫如洗的穷人和大手大脚的富人连接到一起了。这个让弗兰西感觉到,即便她比威廉斯堡所有人都穷,在某种意义上,她也比所有人更富有。她有得浪费,所以她富有。她很享受把那杯变冷的咖啡倒进洗碗池排水管的感觉,这时候她觉得自己很潇洒、很奢侈。尽管此后她就要动身去买下半周全家吃的霉面包。
也许人生就是一场体验,生命的丰富度就是体现在尽可能多的增加各种体验来拓宽生命的宽度,资源越少越要如此,只有这样精神才能富有一点。就像弗兰西的妈妈,她是了不起的,物质那么穷饭都吃不起,她却还有让孩子精神富有的思维,我觉得我被震撼到了,也提升了认知,对精神富有又多了一点理解。世界也是丰富的,生命更是如此,有幸能看到这么有趣的灵魂和多元的视角,我的生命也因此而更加丰富了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