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是基于身边人的惯性,对新生事物的抵触之深,认识一个人,遇见新的事物,谈一场恋爱,总会想念旧人,总会拿来比之新物,然而除非是时间不够长,新欢不够好,要么就是丢弃了所谓的自信心了。
诚然,每个人从弱小到成长都必然是在质疑、冷漠、唏嘘声度过的,但这质疑也并非是所有人都承受过。
因为大多数人会喜欢静观其变,因为冒险不如安稳来的值当,而一旦标新立异,如同上了贼船,莫不如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对我而言,我从小是一个必须接受循规蹈矩,儒家思想傍身的人,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然而却没有因此而丧失自我的看法,这大概走而挺险,就像分歧者之中的异类,在没有觉醒前没有不同,反而在清醒之后,若是平庸依旧被人耻笑,而成了英雄则受人敬仰。
可怕的是这样的人在年轻人的群体之中还有很多,一棒子挥下君子当如何如何,烂泥躺的好好的你非要把人扶上墙,朽木腐的好好的你非要把它雕成才,咸鱼躺的好好的你非要给人家翻一翻,死猪死的好好的你非要拿开水烫人家。
不要站在道德至高点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什么人性。
每个人除了社会属性以外,还有一道自然属性,因此在生命之中,每个人都不必把那套价值体系强加于别人身上。
曾经依然有人对我说,他们对师长、父亲、领导、官宦的畏惧之心,因此做懂事听话的人,然而却有悖于自己的理想,而这一生都在悔恨与自卑之中。
人的确喜欢那些听话懂事的人,可往往是那些顽皮的,惹是生非的人让人难以忘却,却也容易有作为的。
有时乖小孩没糖吃,是因为他不敢告诉大人,他想吃糖。糖摆在眼前,一定要假装自己不吃。
而承认自己想要的,并努力争取的起初可能会受到棍棒或者伤害,但最终他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吃到了,联想到现在的年轻人,别怕疼有梦就去追的要坚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