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年中就有消息称美团即将入局共享充电宝行业,而今三个月过去了,美团终于进入市场,有媒体爆料在青岛等地已经可以看到美团共享充电设备,而据悉只要是美团点评的商家,都有机会介入该共享充电宝服务,这也意味着又一场共享战争即将打响。那么,对于行业来说,这场行业竞争是以烧钱铺垫市场为主,还是合作抱团为主?难道又要走共享单车、网约车的老路吗?
其实,目前已经有不少巨头入局,你看到的共享充电服务背后大多都有着巨头的身影,怪兽充电是小米系,小电背后是腾讯,街电背后是聚美,而据说阿里也可能要入局,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共享充电到底有没有“钱途”,美团入局能加速行业变革吗?
不被业内看好的共享充电宝行业为何频频有人入局?
从目前来看共享充电宝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网点如何进行布局,通过入驻商家将共享硬件设备点扩大,那么如何去选取点位就是一个艺术活了,不能太密集、也不能脱离用户使用范围;一个是硬件技术问题以及安全问题,充电宝是需要按规格定制的,充电的问题就需要革技术化处理,充多久能充好,怎么样可以充电更快,加之充电宝本身就是易燃易爆物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其更容易被有有心人注入木马程序,盗取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即便是能完美的解决这几个问题,共享充电还面临着未知的监管风险,而且苹果即将推出无线充电技术,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已经跃然纸上。
而新入局者看重的是什么?对于美团来说,他们不缺的就是线下流量和入口,有大量的商家在使用美团点评的服务平台,而共享充电宝入驻商家也更容易被商家所认可,加之美团还可以将该服务赠送给商家,最后再将利益进行重新分配,怎么看都是双赢的局面。他们要的是场景,需要利用共享充电宝延伸现有场景的深度,挖掘用户的潜在价值。
然而,对于共享充电这个需求本身就被人们所诟病,不少人说这是伪需求。但是,据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为0.32亿。随着资本强势入局,2017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呈现爆炸式增长,预计市场用户规模将达1.04亿人,增长率为225.0%。通过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目前手机用户主要充电方式为插座电源,占比为72.9%,主要使用充电宝充电的用户占比为25.3%。对于共享充电宝,有近53.3%用户表示有使用意愿。
不管共享充电是不是伪需求,起码在市场中是由用户愿意来支持的,而只要有需求就有商业化的可能,资本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资本入局会掀起烧钱大战?共享充电宝会被玩坏吗?
目前的共享充电宝根据场景和租赁使用方式的不同,收费也不尽相同。一般是按时间收费,前半小时免费,之后一小时仅需一块钱,因为产品成本低,基本上一台设备一两个月就能收回成本。在收费模式上与共享单车相比又是如此的相似,那么,会不会在资本介入后也进入烧钱大战?
从目前共享充电宝的行业体量来看,用户数和厂家数都不够多,相比共享单车差距也很明显。在第一阶段是萌发期,这个时候有了入局者。而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就需要在行业规模上做文章,进入第二阶段,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各家厂商开始在资本的支持下用补贴来拉拢用户,比如说充一次电送一次,或者使用月卡可以免费充电,亦或者充电宝设备可以优惠价带回家使用几天等等。
然而,共享充电宝又不能逃脱共享经济模式共有的特征,以高频次服务来拉升产品价值,以扩展订单量来实现盈利。达到这样的条件就需要一定规模的用户和产品使用频次,并保证这两项数据在一个稳定增长的状态之中。
随着美团的强势入局,大量线下入口被美团承包,其他竞争者必然嗅到了危机,快速打开市场,化被动为主动,最好的方式就是走烧钱补贴的老路,通过资本的运作来拉升平台价值,虽然不得已却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技术创新和市场争夺同等重要,不能顾此失彼
在共享充电宝市场中,无线充电模式已经有企业在做了,这是其在技术上的优势。苹果、三星均在进行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应用,相信不久就会有产品使用这项技术,而国产机型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可以预料,未来无线充电必然是大趋势,而只要技术相对成熟是可以应用到所有的移动设备中去的。如果你的共享充电技术不能跟上的话,即便是处于市场领先的地位也会被抛弃,在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市场和用户是首选,而事关到技术层次,当然是更高一级的会直接取代旧的技术产品,类似于无线充电技术和长续航的电池技术就属于高维度的技术层级。
1、加强技术研发,建立行业标准
无论是怎样的技术都需要有一个标准,即使是移共享充电行业也是如此。这样可以使得行业竞争迈向产品面的同时不会对用户造成太大的影响,用户可以使用多家的充电接口进行充电。作为下游厂商,共享充电厂商要看移动硬件设备厂商行事,但是却可以在充电这个垂直行业中推行切之可行的标准,反逼上游设备厂商进行技术革新。
2、从共享充电宝到共享充电,从单行业到全行业
电力资源是新能源的代表,现在的电动汽车、电动平衡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等正在被积极推广,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充电桩的问题。共享充电商业化后成规模状态,就可以有利于行业推行电动力产品。而共享充电也绝不仅仅是为手机充电,而是可以发展到为一切可充电设备提供充电服务。
笔者认为共享充电目前还仅仅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美团的入局将拉开厂商争夺市场、用户的序幕,资本们不会坐以待毙,而到底是采用烧钱的方式还是会抱团力抗,就看资本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