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米开始大举推进新零售,并承诺线上线下同价。可能吗?如果用线下的成本结构都能做到和线上同价,不就说明过去线上的价格还不够便宜吗?今天我就来带你看一场真实的比赛,拆解一下小米公司的“新零售”。
我们一起来看看雷军分享的几个核心观点:
一、流量
提高流量,就是让进店的人流变多。那小米是如何选址的呢?
过去的小米之家,开在写字楼里,只有粉丝才会去。现在,小米发现自己的用户和优衣库、星巴克、无印良品高度重合。于是选址对标快时尚品牌,在核心商圈,优先与知名地产商合作,比如万达、华润和中粮。逐渐地,小米获得了基础的目标流量。
选址对标快时尚?那么问题来了,快时尚品牌之所以敢在那么贵的地方开店,是因为它们是高频消费品。但手机可是个低频消费品啊,你选在这么贵的地方不是找死吗?
怎么办?小米采用了关键打法:低频变高频。小米投资了不少生态链企业,做充电宝、手环、耳机、平衡车、电饭煲,各种各样。虽然每样都是低频消费品,但将所有低频加在一起,就变成了高频。这次你买了手机,过段时间再买个手环,下次再换个蓝牙音响,这样就把进店没东西可买的低效流量,变成了进店总能买几样东西走的高效流量。
二、转化率
转化率,就是进店后有多少人真的会买东西。那小米是如何提高转化率的呢?
小米虽然有很多产品,但每个品类都只有几款。这样就可以在单件产品上倾注更多心血,设计感、品质都有机会做得更好,产品本身就能带来更多转化率,成为爆品。爆品带来的巨大销量,又必然会带来供应链成本的降低,让价格尽可能便宜。一件品质很好又那么便宜的商品,当然更能带来巨大的转化率。
除此之外,小米还通过大数据来安排线下店的选品。优先销售线上被验证过的畅销产品,比如米6手机、手环、电饭煲等;同时,按照当地人群的偏好来选品,比如,线上河南用户买电饭煲的特别多,那河南的线下店就一定会上电饭煲。这种大数据带来的精准选品、卖畅销品,大大提高了转化率。
三、客单价
客单价,就是如何让用户单次购买更多的东西。在第26课,你学到了“连带率”,小米是如何提高连带率的呢?
我举个例子。你买了小米监控摄像头,觉得很好。你再买个路由器,监控数据就可以保存在路由器硬盘上。如果你再买个电视,打开家里的电视,就可以监控办公室的情况。如果你还有个小米手机,旅行中拍的照片,家人在电视上就能实时看到。等等等等。
这种产品间技术上的关联性、协同性,甚至仅仅颜值上的一致性,都会提高连带率,让顾客忍不住多买。
四、复购率
怎样才能让买过的用户再来买?一直来买?买得越多越来买?小米是如何通过提高复购率,挖掘“客户终身价值”的呢?
小米把零售全渠道从上到下分为三层,分别是线上的米家有品、小米商城,和线下的小米之家。米家有品有20000种商品,是众筹和筛选爆品的平台;小米商城有2000种商品,是小米自己和生态链的产品;小米之家有大约200种商品。
用户在小米之家购买商品时,店员会引导用户安装小米商城的APP,他下次就可以通过手机购买,在更全的品类中选择。这样,一个到店一次的用户,会成为小米的会员,就有机会产生惊人的复购率。
这就是小米的“新零售”,其本质还是在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上分别提升了效率,最终做到了27万每年每平方米的坪效,仅次于苹果的40万,是其他手机店的很多倍。
我们用渠道漏斗公式(渠道 = 流量 x 转化率 x 客单价 x 复购率)这个逻辑去分析各种公司的零售打法,你就会发现,不论他们的招式再千变万化,其实从根本上都是在这四个方面提升效率。而所谓的“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