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不到半年的毕业生辞职了,理由是每天干着这些琐碎而不喜欢的工作,感觉不到意义,不想再这样苟且下去。想趁着年轻,要多出去看看。
93年小伙子,背景和能力都不错,有些可惜,也许是让我碰到了典型90后的风格:个性张扬,追寻自我。
走前一起吃饭,我问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吗?他说还没想清楚,只是觉得不喜欢眼前的工作和生活,不喜欢眼前的环境,想要辞职静一静,再决定去追寻什么。
如此洒脱自我,干净利索的决定,要是在三年前,我一定会羡慕赞赏,觉得有追求,有想法。
记得有一个大学校友,毕业两年内,换了六七份工作,从大型国企,到车库洗车,再到物流快递,都一一试过,最后无奈沉迹在一家保险公司。
后来一起吃饭,聊起离职辗转的动力,他说是主要是不喜欢第一份工作,然后就不断尝试,不断寻找,由于没有什么积累和能力提升,后面工作越来越差,人也越来越迷茫,备受打击。
我从不反对辞职,不反对追求自我,甚至估鼓励追求自己内心。但我反对的是盲目、随意不负责任的辞职。
从几年前就行的辞职去西藏,失恋去大理,到现在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文艺青年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引领者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反抗。
可是,那些看似潇洒文艺决定,后来都怎么样了呢 ?去了西藏,灵魂就会受到洗涤?就找到了自己?去了云南就能摆脱失恋,治好情伤?世界那么大,真的能说走?
我所看到绝大多数人的结果是,愤然辞职去西藏之后,回来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继续苟且。失恋去大理之后,回来仍是一个忧郁少年。那些叫嚣着要出去看世界的人们,最终连省会都没有走出去。
很多人没有想清楚的是,自己出去是为了寻找自我,还是为了逃避当下。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人,特别是刚毕业两三年,涉世不深的青年,大都在当下环境受了委屈,受了挫折,不能接收面对。于是,借着前人搭好的阶梯,迅速逃离,还美其名曰追寻自己。
不过是当下的懦夫,现实的loser而已!
记得网上有个段子,说阿里的员工总感觉自己的公司内部管理很混乱,看不到未来,想跳槽去腾讯;腾讯的员工又觉得自己的公司一塌糊涂,一心想去百度。而百度的员工心知肚明自己的公司,都盘算着随时跳去阿里和腾讯。
虽然只是一个嘲讽的段子,但却说出了很多实情。
记得李笑来老师说过,自己在新东方时,公司实行股权激励,很多人都很快的都卖掉变现。因为作为内部人士,太清清楚自己公司到底怎么样。结果那些一直持有没卖的人,两三年之后,迅速翻了四五倍。
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不过是装在玻璃瓶内的小丑,看到的一尺瓶口,却以为看到了整个天空。
而很多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人,容易内心敏感脆弱,觉得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总是处处堤防,随时最好防卫和战备的姿势。
其实不过是自己虚荣心和可怜的自尊心作祟。别人正常看你,投来异样眼光的确是你自己。
大脑的模式决定了人的认知。一个人很对当下的环境有清楚客观的认识。总是觉得自己的处境很差,生活在别处,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远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别人家的媳妇更漂亮。
人的大脑,都自带美图秀秀,很多看起来很美好事物,往往是想象出来的结果。
日本稻盛和夫说,人生的终极目的是带着一颗高贵的灵魂离去。
从修行的角度,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人间是剧场,工作场即道场。从这个意义上,从事任何工作都是一样,都是修行,只是法门不一样。
当能够以修行的眼光来看当下,那些曾让你难堪处境和挫折,反而显得可爱起来。万千烦恼,不过是让你的心灵更进一步,你的灵魂又多了一次精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