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夏天是我自认为最不讨喜的季节,喧闹的蝉,毒辣的太阳或是突然而至的雷阵雨都被我列入黑名单。然而蔚蓝的穹顶,辽阔的海是夏的加分项,在无视它之余也窥见它些许可爱。
作为海边的孩子,海鲜是见过不少,但是说起海,我却还有点陌生,总是说要去看看它,然而时因这时因那,各种出其不意的原因总把行程给搁浅了。
聒噪的夏,携两三好友,说走便走,领略梦中的海之蓝,风之湿,和天之阔。搭上一辆绕路最多的公车,从城里的繁杂一路穿越到郊外的寂静,靠在窗边看着沿途的风景。见过大妈在公园口练舞,大爷在街头寒暄,母亲牵着孩子在逛市集,小贩在路两旁吆喝售卖。每次在坐公交的时候,看见车上或是车下的人,或许是因为的时间的相对静止,总能从他们的陌生脸庞表面透视出背后的人生百态。汕头的确是个适合养老的地方,即使在上班高峰期它也没有羊城的拥挤,路面多处可见的是慢悠悠的小绵羊在向前移动着。告别了市之繁,而后是乡之静。海湾大桥上望见牛田洋那整齐划一的水田布局以及远处海面因夏日水汽蒸发而致的水天交融幻景,轻飘飘的,透着一种朦胧的诱惑,犹如童话梦境,耳机里传来熟悉的“方圆几里”的安静旋律,和此时此刻之景搭的一切刚刚好。
坐车的时候突然想到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里的一段话:“读大学时,只能买绿皮火车硬座,换着同学的学生证买半票价。参加工作之后,工资略有盈余,可以选择买短途卧铺。后来可以不坐绿皮火车,改乘动车。再后来,动车改成高铁,高铁又变成飞机,二等座换成了一等座,经济舱也换到了商务舱。但我再也不似当年那个会趴在车窗上彻夜看风景的少年。现在我倒头就睡,落地就醒,即使换变了城市也少有惊喜。”希望每个人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经过了一路的颠簸,到达了目的地——北沙湾,一个不大不小的坐落达濠半岛东北部的海湾,于海湾大桥南侧,紧靠出海口。其度假村,三面环山,山势平缓,中间有约2公里长的弧形海湾,海床平坦开阔,天然岩石林立。
远眺,碧水共蓝天一色,落霞与大桥齐飞。近观,渔舟点点,花木扶疏,绿荫斜影。
细窥,海,是蓝的,准确而言,它是渐变的,最前方的是白色,远一点是翡翠,再过去是碧绿,最后是蓝,蓝得不像存在于这个世上,只出现在发狂画家的油彩板上;
沙,被锁在炎夏的熔炉里,是分层的,阳光下因比热容之效,沙滚烫且坚硬,而海中沙是最舒服,柔软得像儿时母亲的怀抱,一不留神便会被其吞噬,陷入它的温柔乡;
浪,是意料之外的整齐,或许夏日的风不足以给它展示暴躁的一面,那日我遇见的是个大方的少女,恬静却又不失活泼,冰凉的浪花秩序井然地排成一队涌来,拍打着沙滩,间或发出低沉而有节奏的欢呼声,时而轻轻抚摸着细软的沙滩,依依不舍地退回,一次次地重复,将沙滩划出一条条银边,像是给浩浩荡荡的大海镶上了闪闪发光的银框,它赋予我们触觉上的快感与30℃+的炎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怪不得造物主要将水天隔离,地球上的生物才有机会感受冰火两重天的境界。
旅行的时光,可以是朝九晚五,亦可以是浪迹天涯,可以说走就走,也能随遇而安,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期待,心存对一切未知的好奇,城市、沙滩、公路......渐渐地,感觉到我们一起看到的风景越来越少,但希望我们可以珍惜往后日子里一起颠沛流离的光阴。
小城无需多少情怀,其中久久留存的温暖和底蕴,便足以让人留恋一生。